第452章 家书(3 / 4)

虏想要写信与国内联系,可以为他们提供纸张和笔墨,不必阻拦。

毕竟,让这些俘虏留在工地上干活,是为了不让他们白吃粮食,创造出一定的价值;

而如果他们能通过书信让国内知道他们的处境,进而派人来赎人,还能为华国换来大量的金币和粮食,这无疑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更何况,华国从来就不缺人,即使这些俘虏被赎回,李三也有办法召集更多的农民来工地上工,根本不用担心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听到警察的话,汤姆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脸上的沮丧瞬间被狂喜取代。

他激动地朝着警察连连鞠躬:

“谢谢!

谢谢您!

这真是太感谢您了!

您真是个好人!”

说完,他转身跑回人群中,兴奋地向其他日不落国俘虏分享这个好消息。

原本还充满沮丧和不满的日不落国俘虏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瞬间沸腾起来。

每个人的脸上都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前的疲惫和抱怨也一扫而空。

他们纷纷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手中的活计干得比之前快了好几倍,甚至有人还哼起了家乡的小调,整个工地的气氛都变得活跃起来。

终于,夜幕降临,工地上的机器声渐渐停止,劳累了一天的工人们纷纷回到工棚休息。

但日不落国的俘虏们却没有丝毫睡意,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围在工棚的角落,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不一会儿,警察便如约将纸笔送了过来。

俘虏们立刻围了上去,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接过纸笔,找了个地方坐下,开始埋头写信。

工棚里安静极了,只有笔尖在纸上滑动的“沙沙”

声。

有的俘虏一边写,一边忍不住流泪,泪水滴在纸上,晕开了墨迹;有的俘虏则一边写,一边低声念叨着,像是在跟家人诉说着自己的思念与委屈。

他们写得格外认真,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家乡的思念,对自由的渴望。

一封封书信写好后,被整齐地叠好,交给警察,由华夏军统一转送到高卢国新成立的使馆,再由高卢国使馆的邮局通过轮船寄回欧洲,最终转送到日不落国。

这一晚,工地的工棚中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许多日不落国俘虏写完信后,依旧没有睡觉,他们围坐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家里收到信后的反应,想象着国内的亲人看到信后,会如何四处奔走,如何组织人群游行请愿,如何向政府施压,让政府派人来赎他们。

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的场景。

然而,与日不落国俘虏们的兴奋和期待不同,在天津的日不落国临时谈判驻地内,气氛却压抑到了极点。

当谈判代表汉森得知高卢国已经与华国达成协议,用粮食赎回1oo名俘虏的消息后,气得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脸色铁青,双手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该死的黄皮猴子!

竟然敢率先和高卢国人谈好条件!

真是气死我了!

这让我怎么向国内交代?”

汉森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桌上的茶杯被震得晃动起来,茶水洒了一地。

这些天,他曾几次三番主动与李三交涉,想要达成赎回俘虏的协议,可每次都因为双方的条件无法达成一致而失败。

在汉森看来,李三根本就是在故意刁难他们。

毕竟,华国提出的赎回价格并不算高,可在日不落国政府看来,他们作为“日不落帝国”

,怎么能向一个“弱小的东方国家”

低头,还按照对方提出的价格赎回俘虏呢?

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耻辱。

可汉森心里清楚,如果再不能达成协议,国内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毕竟,被俘虏的士兵足足有四五万人,他们背后是十几万个家庭,一旦这些家庭得知政府迟迟不赎回士兵,必然会引大规模的抗议,到时候,他这个谈判代表,恐怕就要成为替罪羊了。

“大人,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汉森的副手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担忧,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一旦高卢国赎回俘虏的消息传回国内,那些士兵的家人必然会得知真相,到时候,国内的舆论压力肯定会爆,咱们恐怕真的要被架在火上烤了。

那可不是少数人,是四五万人的士兵,他们背后的家庭加起来,足足有十几万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