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草原上节节推进的同时,猛谷地区的另一个方向,华夏军949师也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行军。
他们的目标是阿尔泰地区——那是一片位于猛谷西部的广袤土地,与华夏的新疆地区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为了抵达阿尔泰地区,949师的士兵们需要穿越一片茫茫的戈壁滩。
戈壁滩上水资源极度匮乏。
士兵们每人携带的水有限,为了节省水源,他们每天只能喝少量的水,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喉咙里像是要冒烟一般。
而且戈壁滩上到处都是沙丘和碎石,没有任何参照物,士兵们只能依靠指南针和地图辨别方向,稍有不慎就会迷路。
但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949师的士兵们也没有放弃。
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有的士兵体力不支倒下了,其他士兵就轮流背着他前进;有的士兵的鞋子磨破了,就用布条裹住脚,继续前行。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抵达阿尔泰地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经过十几天的艰难行军,949师终于穿越了戈壁滩,抵达了阿尔泰地区。
当士兵们看到眼前的景象时,都忍不住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原本以为,阿尔泰地区和戈壁滩一样,是一片不毛之地,可眼前的景象却与他们的想象截然不同。
几条清澈的河流蜿蜒流淌在草原上,河水倒映着蓝天和白云;远处的阿尔泰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雪水融化后,汇成了一条条小溪,滋润着山下的土地;
山上的植被也十分丰富,松树、柏树等耐寒的树木随处可见,偶尔还能看到几只野生动物在林间穿梭。
整个阿尔泰地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那般荒凉。
此时的阿尔泰地区,人口只有万余人,大多是蒙古部落的牧民。
当这些牧民看到华夏军949师的士兵时,脸上满是紧张。
阿尔泰地区的蒙古统领,在得知华夏军到来的消息后,也曾犹豫过是否要抵抗。
他召集了部落里的长老们商议,可商议的结果却是一致的——不抵抗,选择投降。
原因很简单:先,华夏军的兵力远胜于他们。
华夏军有近万人,而且个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就算他们部落里的汉子再勇敢善战,也不可能战胜这样一支在严寒与戈壁中依然能保持完美队形的军队;
其次,他们早已收到了来自华夏军的通知——华夏军已经下令,所有原属于清政府管辖地区的部落管事,只要愿意归顺,就能继续留在原地生活,华夏军不会为难他们。
对于阿尔泰地区的猛谷统领来说,归顺华夏军,既能保住自己和部落牧民的性命,又能让部落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下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当949师的士兵们抵达阿尔泰地区的部落时,猛谷统领带着部落里的长老和牧民,早早地在部落门口等候。
他们手捧哈达,对着华夏军的士兵们行了一个恭敬的礼,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向华夏军投降。
94师的士兵们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按照规定,对阿尔泰地区的统领给予一定的特殊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