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新家(3 / 5)

师部队,距离他们的第二个作战目标——乌兰顾木,大约还有两天的路程。

根据部队携带的日历显示,此刻已经到了华夏历19oo年1月25日。

士兵们只能将运兵车围成一个圈,在中间搭建临时的帐篷躲避风雪,每天派人轮流出去清理车辆周围的积雪,防止车辆被积雪掩埋。

下了几天几夜的大雪,终于在第五天的清晨停了下来。

狂风渐渐平息,天空中的云层慢慢散去,露出了久违的、带着一丝寒意的阳光。

阳光洒在洁白的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整个草原都显得格外明亮。

在距离动员兵部队不远处的一片草原上,几个猛谷族牧民居住的帐篷里,也传来了动静。

牧民们听着外面的风声渐渐减小,直到完全消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风雪终于停了。

对于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来说,帐篷的门通常都是向里开的,这是他们在长期与风雪打交道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

如果门向外开,一旦遇到暴风雪,积雪很容易将门堵住,里面的人就无法出去;而向里开的门,即使门外被积雪掩埋,也能从里面用力拉开。

一名年轻的牧民率先走到帐篷门口,用力拉开了门——可门外的景象却让他愣住了:门口被厚厚的积雪堵得严严实实,根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他回头朝着帐篷里喊了一声

:“阿爸,门外被雪堵死了!”

帐篷里的中年牧民闻言,拿起靠在墙角的铁锹走了过来:

“没事,咱们一起把雪铲开。”

说着,他率先钻进了门口的积雪中,挥舞着铁锹开始铲雪。

年轻的牧民也跟着拿起一把小一点的铲子,在一旁帮忙。

父子俩不停地挥舞着铁锹,将门口的积雪一点点铲到旁边,然后慢慢向外移动。

雪地里的工作异常艰难,每铲一锹雪,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不一会儿,两人的额头上就渗出了汗水,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就在他们铲到距离帐篷大约十米远的地方时,一阵“轰隆轰隆”

的声音隐隐约约地传进了牧民的耳朵里。

这声音很沉闷,像是有很多大型的机器在运转,又像是远方传来的雷声,却又比雷声更加有节奏。

中年牧民停下手中的动作,皱着眉头侧耳倾听,心里有些纳闷:这刚停了暴风雪,草原上怎么会有这种声音?他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可视线被眼前厚厚的积雪和远处的山丘阻挡,什么也看不见。

他摇了摇头,以为是风吹过山丘或者某些废弃的建筑物出的声音,便没有太在意,继续低头铲雪。

要知道,堆积在猛谷包门口的积雪通常是整个营地中最厚的地方,可即便如此,这里的积雪也只有半米厚而已。

当中年牧民一锹挖通前方的积雪通道,抬起头准备喘口气时,眼前的一幕让他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手里的铁锹“哐当”

一声掉在了地上,嘴巴张得老大,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只见在前方不远处的草原上,密密麻麻的士兵正整齐地站在雪地里,他们穿着统一的军装,手里握着步枪,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

在士兵们的身后,是一辆辆崭新的步兵战车,战车的车身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属的光泽,车身上的编号清晰可见。

这些士兵和战车,正是之前被暴风雪阻挡的动员兵部队——他们在风雪停后,立刻出,凭借着先进的装备和顽强的意志,终于在牧民们铲雪的这段时间里,提前抵达了乌兰固木。

乌兰固木本身是一个不大的城镇,城镇人口本就不多,大约只有七八千人左右,平日里能集结起来的骑兵也只有两三千人,而且这些骑兵的装备简陋,大多只有马刀和弓箭,根本无法与装备精良的动员兵部队抗衡。

当动员兵部队出现在乌兰固木的外围时,城镇的统领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他站在城镇的城墙上,看着远处黑压压的士兵和战车,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他心里很清楚,以乌兰固木现有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这支动员兵部队的进攻——无论是人数、装备还是战斗力,双方都不在一个层面上。

和大多数面对这种情况的统领一样,乌兰固木的统领迅做出了判断:

投降,并加入华夏军政府。

他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不仅仅是因为双方实力悬殊,更重要的是,此刻的蒙古草原刚刚经历过暴风雪,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无论是战马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