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冬省被全面接管之后,第9军开始整军备战,准备进入江苏地界。
对于江苏巡抚张之洞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他深知华夏军的威名,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顽抗,不仅可能丢官,甚至会危及身家性命。
因此,他决定采取一种更为谨慎的策略:表面欢迎,暗中争取利益。
张之洞站在巡抚衙门的大堂前,望着远处缓缓而来的华夏军谈判队伍。
他的脸上挂着微笑,但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
多年的官场经验告诉他,在这种局势下,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0t;不知道大人有什么要求?&0t;
华夏军派来的谈判代表见到张之洞第一时间问道,语气直接而干脆。
张之洞微微一愣,没想到对方如此开门见山。
他沉吟片刻,决定也不拐弯抹角:
&0t;华夏军如此直来直去,那我也不藏着掖着了。
我想继续掌管江苏,不过不要误会,当然是在华夏军的控制之下。
&0t;
谈判代表面色平静,似乎早已预料到这样的请求:
&0t;这恐怕不可能。
最高统帅已经下令,收服的地区必须由华夏军统一下派官员,原有官员一律撤换,等待下一步安排。
&0t;
张之洞的笑容微微凝固。
他没想到自己的请求会被如此干脆地拒绝。
但转念一想,他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一方面,老佛爷的旨意不可违抗;另一方面,华夏军的战斗力和纪律早已闻名遐迩。
权衡利弊后,他最终点了点头:
&0t;好吧,那我就交出所有权利。
&0t;
3月10日,第9军全面进入江苏。
在张之洞的配合下,整个江苏省迅被占领,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百姓们站在街头,好奇地打量着这支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军队,心中既有些不安,又隐隐期待着新的开始。
与此同时,京都的局势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扶桑人的惩罚已经结束,但诚皇宫正门处依旧忙碌。
成百上千的人正在清洗地面上的血迹,清水流淌间,殷红的痕迹渐渐褪去,但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依旧浓烈,久久不散。
被处决者的尸体已被拖到城外,堆积在一个大坑中,准备集体焚烧。
表面上看,京都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在新闻界,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大量的电报、报纸和图画被迅传回各国,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高卢国
&0t;华夏大开杀戒,扶桑人惨不忍睹!
&0t;
——报纸头版用醒目的大字报道了扶桑人被杀头的事件,配图触目惊心。
一位刚买报纸的中年男子站在街头,手指微微颤抖。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画面中的场景比他想象的任何战场都要残酷。
&0t;这真是太血腥了。
&0t;他喃喃自语。
&0t;还好咱们的士兵都被撤回了,不然那些可怜的孩子恐怕也会有这样的下场。
&0t;一位路过的妇人瞥了一眼报纸,忍不住感叹道。
高卢国的街头,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谴责华夏军的残忍,有人则庆幸本国军队及时撤离,避免了类似的命运。
日不落国
&0t;血腥至极,残酷政府!
&0t;
——日不落国的报纸同样用头版报道了这一事件,但用词更加尖锐。
文章极力渲染所谓的&0t;惨不忍睹&0t;,却对扶桑人从事间谍活动的事实轻描淡写。
&0t;这黄种人真是搞不懂,竟然如此残忍。
&0t;一位买报的男子低声说道。
然而,他的声音很快就被街头的喧闹淹没。
十几天前,由回国士兵信件引的游行骚乱仍在继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比之下,这篇精心撰写的报道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汉斯国
&0t;间谍被捕,全部处死!
&0t;——汉斯国的报纸同样将这一事件作为头条新闻。
皇宫内,皇帝正仔细阅读着这篇报道。
记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整个事件的经过,虽然带有一定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