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洲震荡和为贵((3 / 4)

电视剧首播平台减少,导致制作方首轮收益减少,资金回笼周期拉长,自然会去压缩成本。

到那时,优质剧本和制作团队成为了稀缺资源,二三线卫视受到较大冲击,反观视频网站则不受此政策影响。

“咦视频网站差点把这个忘了!”

吕睿心中一动,陷入了沉思。

侯宏亮则还在旁边给他解释着这一政策的利弊,以及部分电视台把购剧价格和收视率挂钩的情况。

这源头主要来自于央台。

之前《雍正王朝》的制片人,也是央视购片部门主要负责人落马后,直接导致央视对购片警惕心大涨,以至于推出了【以点论价】这一操作。

大概操作就是:

播出收视率1%及以下,每集30万;收视率3%,每集40万;达到某一比例顶值后,则是每集50万。

这样一来,可以极大限度的保护电视台的利益,同时也能提升黄金档的质量。

但电视剧制作方却陷入了麻烦中。

因为没人敢保证自己的剧就一定能火,而且好剧成绩低迷,烂剧收视火爆,还有靠重播火的都比比皆是,这种做法风险太大。

例如去年11月播出的电视剧《龙票》,在央视8套黄金档播出后,就因平均收视率未达预期,其出品人表示这种“以点论价”的方式导致公司损失惨重!

这种操作本质上是电视台利用平台垄断,将部分风险转嫁到了电视剧制作方身上。

因为收视率受播出频道、时段等多种因素影响,制作方对此并无决定权,却要承担收视率不佳带来的价格降低风险。

于是也就有了“买收视率”的操作。

也不是没人反抗过,但现在是买方市场,电视台、尤其是央视,极为强势,你不卖有的是人卖。

大公司的剧还好,起码有保障。

但那些小公司却亏得哭爹喊娘,一批接着一批跟着倒闭。

当然,凡事有弊便有利。

正因为各家电视台也有竞争,便有电视台趁着这一机会,大肆从央视嘴里捞食吃。

那些制作方抱着“惹不起我躲得起”的态度,纷纷跑去跟那些不实行【以点论价】政策的上星电视台谈起了合作。

这便间接形成了眼下的局面:大公司在买收视率,小公司则跟地方台合作。

好在大家还守着基本道德水准,没糊弄观众,否则电视剧质量早就垮了。

如今这些电视剧制作厂商们还是有良心的,不像后来的互联网投资方,完全就是一切“向钱看,向厚赚”!

……

和上次去奥组委时差不多,这次来广电,吕睿见到的也多是熟人。

唯一不同的是,上次见到的多是导演,这次则是导演背后的资本大佬和投资方。

周易老板娘蒋雪柔、海润老板刘燕名、唐人老板蔡艺侬、金英马老板藤站,还有华谊的王仲磊、荣信达的李绍红……

除了这些人,吕睿还看到了不少金牌制片人,像张纪钟、任大慧、愈胜利、郑小龙……

他对这阵仗稍感意外,反观其他人见他来同样也非常惊讶。

毕竟在此之前,开会时来的都是侯宏亮这个“无名之辈”。

但今天,没想到吕睿这个幕后大老板也来了!

“嘿呦吕导,你怎么也来了”

王仲磊第一个反应过来,快步迎上前来,热情寒暄。

同时,他还不忘介绍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胖子:“这位是滕华滔,和你一样,都是北电毕业的,华宜签约导演,专做影视剧,拍过不少经典作品……”

“藤导,你好。”吕睿微微一笑,朝这位圈内有名的“二代”伸出手。

说起滕华滔,就不得不提他那位老爹,即圈内四大瑟摸之一的滕温骥。

老头不仅导致水平厉害,情史也十分丰富。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和陈大诗人现任夫人的那段陈年旧事。

想当年,陈夫人可是京圈里的一朵,美貌冠绝同时代,演的“貂蝉”被很多人奉之为“貂蝉本蝉”。

然而,因为插足陈凯哥和倪评恋情的缘故,她又被归为典型的“知三当三”。

就和张婧初插足顾常卫与蒋纹丽婚姻是一个路数。

不过当时,陈夫人却没张婧初这么蠢,她打着的旗号不是要破坏这段关系,而是要加入其中。

只是倪评那边不乐意,最后才让她后来居上。

当然,这不是重点。

真正的重点是,在和陈凯哥恋爱之前,陈夫人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