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意气 560:制盐,桑蚕,种粮(上)【求月票】(2 / 3)

; 寥嘉便大胆猜测。

    “这个赵葳明显也是习武的上佳根骨,又是自小习武,并未浪费多少天赋,尚能补救。想来在主公帐下,女子只要有天赋,不能凝聚文心武胆的旧习就能打破吧?”

    祈善点头给予了肯定。

    又道:“话虽如此,但她是赵奉之女,跟徐解堂弟徐文释,情况又有些许不同。”

    徐诠投奔沈棠是徐解的投资,后者本就是商贾脾性,两头下注,筹码还是堂弟而不是亲弟或者亲子,即便吴贤有意见也能用“文释这孩子有自己的主意”打太极。

    大家族多头下注是潜规则。

    吴贤也不能破坏。

    但赵葳是赵奉的女儿,父女隶属不同阵营,吴贤本就因为赵奉两年缺席而生出嫌隙,再来这一出,两家关系受不受影响另说,担心会怀疑赵奉的立场,这可——

    太好了!

    祈善心中打起了算盘。

    “为何会如此?”寥嘉神情倏忽多了点晦暗莫测,“因为主公她自己也是女子?”

    又问:“倘若国玺持有者是什么性别,治下同性别便有机会凝聚文心武胆——那,男子之身的你们,投奔她也不担心丹府可能受损?如何还能招揽如此多文士效忠?”

    这是寥嘉始终没想明白的。

    祈善倒是知道。

    只是——

    这答案对寥嘉并不友好。

    “或许是因为‘认同’二字。”

    寥嘉脸色顿时森冷如寒霜覆盖。

    “认同?”他的口吻阴冷下来,眼眶不知何时多了些许血丝,“呵,好一个认同。”

    祈善呵斥:“收敛情绪。”

    想发疯也看一下场合!

    他理解寥嘉为何突然情绪失态。

    说起来也是一桩心酸往事。

    寥嘉身份尴尬,幼年备受欺凌,唯一感受过的善意与温暖,皆出自府上年轻女师。他能顺利启蒙,也是因为对方怜悯,伸出了援手,让他有机会展露天赋被培养。

    尔后,那名女师为实现抱负,选择出仕邻国庶出王子,在幕后为其出谋划策,熬尽心血,襄助登位,结果却换来枯守高墙的结局。最后跟一朵花一样,绝望等死。

    临终写信,托孤寥嘉。

    只是——

    寥嘉却没能力将女师之女带出:【夺人所好——若被人弃如敝履,如何能夺?】

    真正让寥嘉怨愤的是——

    倘若“认同”便能让帐下男女皆有机会凝聚文心武胆,那么,这便意味着——女师或是诸如女师这样选择出仕的女子,毫无保留地辅佐,一腔忠心,根本换不来“认同”。

    何其可笑?

    又何其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