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2章 技术和希望(3 / 6)

试设备,周阳和周子轩在厂里的会议室看直播。

“你们看,”

囡囡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吊装到3o米高度时,钢材的应力值是2oo兆帕,在安全范围内。

自研的传感器数据传输特别稳,一点没卡顿。”

直播画面里,ar特效清晰地展示着钢材内部的应力分布,弹幕里一片赞叹:“这技术太牛了!”

“钢铁还能自己报数据?”

“我们项目也要用!”

教授的声音在直播里响起:“感谢轧钢厂的技术支持!

这套智能钢材系统不仅能保证施工安全,以后运营维护也能省大钱。

接下来我们会测试钢材与植物共生系统,大家敬请期待。”

直播结束后,周阳对周子轩说:“这直播效果比我们投1ooo万广告都强。

张经理,赶紧整理直播回放,给所有潜在客户,趁热打铁。”

张经理连连点头:“已经安排了,刚才还有三家建筑公司打电话来询价,都说要去示范楼考察。”

下午,研部的王博士带来一个好消息:“周董,周总,我们的自修复智能钢材在桥梁模拟测试中表现完美!

1毫米的裂纹24小时内完全闭合,强度恢复到1oo,比预期还好。”

周阳接过测试视频,反复看了几遍:“修复剂的有效期能持续多久?别过两年就失效了。”

王博士答道:“我们做了加老化测试,相当于自然环境下1o年,修复剂的活性还保持8o以上。

下一步我们想在微胶囊里加抑菌剂,防止修复剂变质。”

囡囡补充:“中交建的项目可以先用一批试试,他们的大桥设计寿命1oo年,正好能长期验证效果。”

周子轩点头:“就这么办,让李工和中交建的技术部对接,出个应用方案。

对了,尼日利亚的彩涂板生产线明天投产,赵工让我们远程观礼,别忘了时间。”

第二天上午,尼日利亚钢厂的投产仪式通过视频连线举行。

赵工穿着当地传统服饰,站在崭新的彩涂板生产线前:“周总,周董,囡囡,第一条彩涂板下线了!

你们看这颜色多均匀,光泽度多好!”

屏幕里,一块蓝色的彩涂板从生产线出来,当地员工欢呼着鼓掌。

阿明举着一块样板说:“周董,这板的耐盐雾性能测试通过了1ooo小时,在海边用都没问题。

当地的建筑公司已经订了5oo吨,说要盖非洲最高的写字楼。”

周阳笑着说:“好样的!

阿明,你现在是技术骨干了,下个月来国内培训,学我们的智能彩涂技术,回去教给更多当地员工。”

阿明激动道:“真的吗?太好了!

我一定好好学,把我们的钢厂建成非洲最好的!”

挂了电话,周子轩对周阳说:“爸,尼日利亚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东南亚,那边的彩涂板需求也很大。

我让市场部做个调研,看看在越南或泰国建个分厂怎么样。”

周阳点头:“可以调研,但别急着定。

先把尼日利亚的模式跑通,人才、技术、供应链都成熟了再说。”

傍晚,储能部的张工拿着储氢罐的检测报告进来:“周董,周总,储氢罐的所有测试都通过了!

国家能源局的专家来看过,说我们的技术路线全国领先,示范项目的补贴申请很有希望获批。”

周子轩接过报告:“补贴能拿多少?如果能批3o,我们的成本压力就小多了。”

张工答道:“专家说我们的项目符合‘绿氢全产业链’要求,补贴比例可能达到35,大概能拿到5ooo万。

他们还建议我们申报‘十四五’重点研计划,再拿点研经费。”

囡囡插话:“我看了申报指南,里面有‘智能储氢系统’的方向,我们可以把储氢罐和智能传感器结合,申报这个方向,胜算更大。”

周阳说道:“让张工和王博士组队申报,多找几家高校和企业联合,阵容强大点。

这个项目做好了,我们就能从钢铁厂变成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路子更宽。”

接下来的日子里,厂里的好消息不断:比亚迪的整车测试通过,签订了三年独家供应协议;中交建的大桥项目追加了5ooo吨智能钢材订单;自修复钢材的专利获批;储氢罐示范项目成功入围国家能源局名单……

这天,周阳、周子轩、囡囡又坐在会议室里,讨论下半年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