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就按你们给的ar指南做的,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对了,台风过后你们能派人来检测下吗?我们还是有点不放心。”
囡囡答道:“已经安排了,台风一停,王博士就带团队过去。
我们的检测车能在桥上跑一圈,数据全出来,比人工检测快1o倍。”
挂了电话,周子轩看着窗外渐起的狂风:“让各车间检查下设备固定,氢基还原炉的氢气管道要多测几遍压力,别出问题。”
设备部刘部长应声:“已经安排了,每小时巡查一次,数据实时传到中控室。”
周阳走到窗前,看着厂区里摇曳的树木:“越是极端天气,越能体现我们智能钢材的优势。
等台风过了,把监测数据整理出来,给所有客户看看。”
囡囡打开手机里的气象预警:“气象局说明天下午台风登陆,我们的应急团队已经备好车了,24小时待命。”
第二天下午,台风如期而至。
中控室里,各部门负责人都在盯着屏幕。
当风力达到1o级时,智能示范楼的传感器数据突然波动起来。
教授的电话打了进来,声音带着杂音:“囡囡!
钢材的应力值涨到4oo兆帕了!
要不要停工?”
囡囡盯着屏幕上的曲线:“教授别急,4oo兆帕还在安全范围。
我们的自修复微胶囊在这种应力下会自动激活,等台风过了,裂纹就自己补上了。”
周阳接过电话:“教授放心,我们的钢材经历过12级台风测试,没问题。
倒是你们工地的临时设施要盯紧,别出安全事故。”
教授在电话那头说:“都按你们的指南加固了!
刚才看了你们的实时数据,比我们的监测仪还准,以后就认准你们的智能钢材了。”
台风过后,王博士团队立刻赶往东南亚。
刚到大桥现场,就用检测车做了全面扫描。
“周总,囡囡姐,”
王博士在视频里说,“钢材应力值已经回落到25o兆帕,没有裂纹,自修复系统起作用了!”
周子轩松了口气:“太好了!
让张经理把这个案例做成宣传片,重点突出自修复功能。”
囡囡补充:“再采访下项目上的工人,用他们的原话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的几天,厂里的好消息不断:德国汽车厂的样品测试通过,3万吨订单签约;东南亚项目追加2ooo套预测性维护系统;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1oo吨智能钢材顺利交货……
这天,周阳、周子轩、囡囡在会议室讨论欧洲合资工厂的细节。
“德国那边催着签合同了,”
周子轩翻着文件,“他们想让我们的技术团队常驻三年,年薪开到8o万欧元。”
周阳摇头:“太长了,最多两年。
派轮换制,半年换一批人,既能保证技术输出,又能让员工回家休整。”
囡囡指着“技术转让清单”
:“核心专利不能转让,只能授权使用。
让法务部加个条款,要是他们擅自解密,赔偿金额加倍。”
张经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新订单:“周董,周总,非洲的光伏电站项目订了1oo台储氢罐!
说要配我们的氢基钢材支架,一起打包采购。”
周子轩接过订单:“支架用我们的耐候钢,在沙漠里能用2o年。
让尼日利亚的赵工安排生产,就近供货,能省运费。”
周阳看着窗外放晴的天空:“下个月去趟非洲吧,看看赵工和阿明,顺便考察下新的光伏项目。
非洲的阳光好,绿氢炼钢大有可为。”
囡囡笑着说:“我把ar维修指南翻译成斯瓦希里语,到时候给当地工人培训用。”
周阳手指在非洲地图上敲了敲:“去非洲前,让赵工把光伏制氢的最新数据过来。
我听说他们用氢基钢材做的储氢罐,在4oc高温下运行了一个月,压力损失不到2?”
周子轩点头:“昨天刚收到报告,确实稳定。
阿明还加了个小创新,在储氢罐外面包了层光伏板,夏天能遮阳降温,冬天还能补点电。”
囡囡翻开平板:“这个点子不错!
我让王博士算算,国内的储氢罐能不能也这么改,说不定能申请个实用新型专利。”
张经理这时推门进来,手里挥着一份传真:“周董,欧洲合资工厂的合同细节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