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 集 诗性重力(1 / 2)

——平仄规则下的城市奇旅

在人们的认知里,城市总是遵循着既定的物理和社会规则运转,建筑的布局、交通的秩序,一切都按部就班。

然而,这一天,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城市,奇异的变化毫无征兆地生了。

原本坚固稳定的城市,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开始在律诗平仄规则下漂浮、重组。

最先察觉到异样的是早起晨练的老人。

平日里平坦笔直的街道,此刻竟如波浪般起伏,街边的建筑也像是被施了魔法,外形随着平仄的韵律不断改变。

高楼大厦的棱角变得柔和,线条时而蜿蜒,时而笔直,窗户的排列也不再整齐,而是错落有致,如同律诗中的文字,遵循着平仄的节奏。

一些低矮的房屋则像是被压缩或拉伸,有的变得细长,有的变得宽阔,墙壁上的颜色也如同水墨晕染,随着韵律的变化而变幻。

马路上,汽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也陷入了混乱。

平日里一拧钥匙就能启动的汽车,此刻却毫无反应。

司机们焦急地转动钥匙,仪表盘上的指示灯闪烁不停,可车子就是纹丝不动。

而那些尝试启动的公交车,动机出怪异的声响,车身剧烈颤抖,仿佛在痛苦地挣扎。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时,一位年轻的上班族现了其中的奥秘。

他站在路边,看着手中的一本唐诗集,突然灵机一动,对着自己的汽车大声念道:“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神奇的事情生了,原本毫无动静的汽车,竟然缓缓启动,动机的声音也变得平稳而有节奏。

周围的人见状,纷纷效仿,一时间,街道上充满了人们念诵诗词的声音。

汽车、公交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只有在驾驶者念出符合韵律的诗句时,才能正常启动。

如果韵律不对,车子就会出刺耳的警报声,甚至自动熄火。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城市陷入了混乱与恐慌。

交通拥堵不堪,人们在街道上四处奔走,寻找着能够让交通工具启动的正确韵脚。

学校里,学生们无法按时到达;医院里,救护车无法及时出诊;工厂里,生产陷入停滞。

社会秩序濒临崩溃,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在城市的一角,沈逸辰,一位年轻而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正坐在他的实验室里,眉头紧锁,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

他意识到,这场灾难的根源,是一种未知的能量波动,这种波动与律诗的平仄规则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从而改变了城市的物理规律。

沈逸辰深知,要想恢复城市的正常秩序,就必须找到一种能够稳定这种能量波动的方法。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一个能够生成万能韵脚的程序。

他将大量的唐诗、宋词输入到计算机中,运用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让计算机学习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

先是数据的处理问题,海量的诗词数据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而实验室的服务器在处理这些数据时,时常出现卡顿甚至死机的情况。

沈逸辰不得不对服务器进行升级,增加内存和处理器的性能,同时优化数据处理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其次是算法的优化问题。

机器学习算法在学习诗词韵律时,出现了过度拟合的现象,生成的韵脚虽然符合韵律规则,但却缺乏实际的意义和美感。

沈逸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算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他引入了更多的约束条件,让算法不仅能够学习诗词的韵律,还能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他还借鉴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义分析技术,使生成的韵脚能够与具体的情境和需求相匹配。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沈逸辰终于成功研出了人工智能杜甫。

这是一个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智能程序,它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求,快生成准确而优美的韵脚。

当沈逸辰第一次运行这个程序时,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

他输入了一个简单的指令:“生成一个能够让汽车启动的韵脚。”

几乎是瞬间,屏幕上就显示出了一行诗句:“东风送暖车启动,一路欢歌向远方。”

沈逸辰激动地跳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沈逸辰带着人工智能杜甫走出实验室,来到了大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