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集:收购重组,内鬼现形
经过股市上的激烈交锋,董氏能源元气大伤,市值蒸4o,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而凌峰的星海公司则在这场风波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韧性,“星核电池”
的前景愈被看好。
此时,凌峰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低价收购董氏能源的部分生产线,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产业规模,推动“星核电池”
的产业化进程。
凌峰亲自带领着一支由商业谈判专家、法律顾问和技术骨干组成的团队,与董氏能源展开了收购谈判。
董氏能源的高层们在这场危机中已经焦头烂额,面对凌峰提出的收购意向,他们内心十分纠结。
一方面,他们不愿意轻易出售自己的核心资产,毕竟这些生产线是董氏能源多年来的心血;另一方面,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又迫使他们不得不考虑这一方案,以缓解资金压力,避免公司陷入更深的困境。
在谈判桌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董氏能源的代表试图抬高生产线的价格,他们列举了这些生产线的先进设备、熟练的技术工人以及稳定的供应链等优势,强调其潜在的价值。
而凌峰团队则针锋相对,他们指出董氏能源目前面临的环保问题、市场信誉受损以及股价暴跌等困境,认为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实际价值。
凌峰表情严肃,目光坚定地看着董氏代表说:“你们目前的状况大家都很清楚,如果不接受我们的收购方案,董氏能源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
我们愿意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但前提是你们要正视现实。”
董氏代表们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他们私下里紧急商议,权衡利弊。
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不得不妥协,接受了凌峰提出的低价收购方案。
双方很快就收购的具体条款达成了一致,凌峰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成功收购了董氏能源的三条生产线。
这三条生产线原本主要用于生产传统的铅酸电池,如今,它们即将迎来全新的使命——被改造为“星核电池”
的生产基地。
收购完成后,凌峰迅组织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改造计划。
技术骨干们日夜奋战,对生产线的设备进行评估和升级。
他们现,虽然这些设备是按照铅酸电池的生产标准设计的,但其中的一些基础设备经过改造后仍然可以用于“星核电池”
的生产。
于是,他们对设备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更换了关键的零部件,调整了工艺流程,以适应“星核电池”
的生产需求。
同时,凌峰还从公司内部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负责新生产基地的运营和管理。
这些人才经过专业的培训,熟悉“星核电池”
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生产流程,确保“星核电池”
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改造工作进展顺利。
凌峰对新生产基地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展望道:“这些生产线将成为我们推动‘星核电池’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未来,我们将在这里大规模生产‘星核电池’,让它走进千家万户,改变人们的生活。”
然而,就在凌峰团队全力推进生产线改造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危机悄然降临。
原来,团队中的秦宇竟然暗中向境外泄露电池技术。
秦宇,原本是团队中一名看似普通的技术人员。
他平时工作表现还算不错,为人低调,很少引起他人的注意。
但实际上,他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为了供他读书,家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在工作中,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却觉得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晋升机会也寥寥无几。
这种长期的压抑和不满,让他逐渐产生了心理扭曲。
一次偶然的机会,秦宇在网络上结识了一名自称是境外某科研机构工作人员的人。
这个人对秦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断地夸赞他的技术能力,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他承诺,只要秦宇能够提供“星核电池”
的技术资料,就可以得到一笔巨额的报酬,还可以为他提供在国外的工作和生活保障。
秦宇一开始对这个提议感到十分震惊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