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但是,清狗子的撤兵,度太快,太果决了”
“依据老臣的估计,凭借满清的国力,再拖个一两年,完全是没问题的”
“所以说,老臣完全有理由,相信清狗的撤兵,也带着一丝丝的阴谋”
“就像良渊王说的那样,等咱们经营好了四川,清狗子再兵南下”
“如此下来,既能搅乱本朝在四川的部署,也能以战养战,就地征粮,裹挟丁壮”
“到时候,说不定,本朝在四川的布局,肯定毁于一旦,更是解决了满清的后勤问题”
“因此,老臣认为,清狗的撤兵,更像是一种,战略收缩,以待天时”
“其二”
“是四川的粮饷问题,军队的后勤问题”
“这些问题,诸位大人,刚才都说过了,确实是难点,消耗太大了”
“但是,倘若,本朝经营好了四川,对咱们的川北军队,也是一大益处”
“不需要太多,只要能保证,两万,三万军队的补给问题,做到自给自足”
“那到时候,汉中的清狗子,要是想南下,突破川北的防守,也绝非易事”
“当然了”
“这个人口丁口问题,到处都缺人,确实是难于迁徙移民,代价太大了”
“其三”
“还是钱粮问题,刚才,诸位大人,都说过了”
“朝廷的粮饷有限,还有别的地方,需要耗费更多的钱粮”
、、、
说完后,这个老辣老成的谋士,兵部尚书,再郑重的深鞠躬,满脸的严肃态度。
没错的,经营有经营的好处,但是,经营下来,风险也是不小的。
毕竟,满清鞑子,国力就放在那边,有足够的地盘和丁口,还有几十上百万的军队。
谁都不敢保证,大明经营好四川以后,满清鞑子,就不会冲下来,继续以战养战。
当然了,经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川有人了,又有足够的耕地,那到时候打仗了,四川的粮饷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最后,谨慎的邹简臣,跟户部的官员一样,小心的提醒朱皇帝。
朝廷要东征了,钱粮的问题,得小心谨慎处置,不能影响了,大明的战略问题啊。
“嗯”
听完邹简臣的分析后,龙座上的朱皇帝,深以为然,重重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个邹简臣,还是一如既往的稳重,把战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的很透彻。
至少,他把满清撤兵汉中这个事情,看的非常明白,可能就是一个套子,以后再杀回来。
没错的,满清鞑子,退守汉中的战略,就是这么的,被老辣老成的邹简臣,歪打误着的,猜到了。
“哎”
沉思了一下,朱皇帝又深叹一口气,目光冷冽,眼眸深邃,喃喃之语:
“战略收缩”
“就地征粮”
“以战养战”
“格老子的,不就是烧杀抢掠嘛”
“抢钱抢粮抢娘们,一帮鞑子畜生、、”
“他妈的,还真有可能啊、、”
“看来,这个满清鞑子,也是能人不少”
“壮士断腕,以退为进,阴险狡诈的很、、”
、、、
自言自语的朱皇帝,越说越谨慎,最后都坐直了龙体,表情已经非常的严肃了。
没错的,自己还是太自信了啊,太专横武断了,忘记了满清的家史。
那就是一群畜生,毫无人性的孽畜,为了打赢战争,什么手段都敢用,人命就是行走中的绵羊。
这他妈的,大明王朝,要是费尽人力物力财力,经营好了四川。
这帮清狗子,要是再次南下,大军南下,可能粮饷都不用带了。
就直接冲杀下来,攻城掠地,烧杀抢掠,啥都有了啊,还担心个屁后勤问题啊。
“文总督”
“是个好臣子”
说着说着,朱皇帝又抄起龙桌上,另一份私人奏章,一边看着,一边喃喃自语中。
没错的,这是一份私人的奏章,来自川楚总督文安之。
里面的内容,私人性质比较多,一些个人的谏言,关于天下局势问题的分析。
“哎”
“这个老总督”
“忠心耿耿,忠贞不渝”
“可惜啊,就是太老了”
“身体已经不大行了,得调回来,不能再奔波操劳了”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