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警惕的虎大威(1 / 6)

    灵石县与汾西县相距不过百余里,当黄文军的求援消息送到虎大威的案头时,已经是深夜了。

    但军情紧急,即便是深夜,虎大威却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当即传令,让亲兵将麾下兵马悉数点齐,连夜整队,驰援灵石县。

    虎大威,陕西榆林人,塞外降卒出身。

    此人天生勇武,又兼具几分将略之才,凭借着在战场上一次次浴血搏杀所累积的战功,硬是从一介降卒,一步步擢升至游击将军。

    与同样是塞外降卒出身的猛如虎,并称为“猛虎二将”,在剿匪战事中颇受倚重。

    数月前,虎大威在河曲围剿王嘉胤时,身先士卒,不幸负伤。

    修养了几个月,等伤势稍有好转后,又马不停蹄地奉调赶回山西,继续追剿匪寇。

    夜色深沉,虎大威麾下的士卒们被从睡梦中叫醒,队列之中不免响起一阵抱怨声。

    虎大威听在耳中,却并未苛责。

    他心里很清楚,弟兄们的怨气从何而来,缺粮。

    他们这支客军,缺粮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自从奉命进入山西剿匪以来,他们这支秦兵就成了后娘养的,粮草补给总是敬陪末座,缺斤少两更是家常便饭。

    朝廷拨下来的那点儿粮饷,实在是不够几万大军消耗。

    虎大威是塞外降卒出身,他知道自己根基浅薄,所以行事向来小心谨慎,唯恐行差踏错。

    因此,他治军极为严苛,严禁部下骚扰百姓、劫掠地方,唯恐授人以柄。

    然而,军纪严明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粮饷无着。

    山西这地界,被各路流寇反复蹂躏,刮地三尺,百姓自己都活不下去,哪还有余粮卖给官军?

    总督张宗衡那边,拨付粮草时,自然是先紧着自己的嫡系标营和其他的晋地兵马。

    最后轮到他们这些客军时,往往是缺斤少两。

    甚至干脆就是临开拔前,才象征性地发下一点口粮,三天六顿,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人。

    因此,他麾下的士卒们也时常抱怨,颇有几分不忿。

    但好在虎大威在军中威信很高,平日里都是与士卒们同甘共苦。

    而且每次剿灭贼寇之后,所缴获的战利也从不吝啬,大部分都分给了麾下将士。

    这才勉强维持住了这支队伍的军心士气。

    否则,又是夜间行军,又是剿匪的,队伍早就哗变溃散了。

    这次接到求援,前往灵石县剿匪,虎大威丝毫不敢托大。

    听说这支贼兵凶悍异常,甚至连曹文诏都吃了大亏,麾下关宁军折损不小。

    虎大威把军中所有的塘骑和斥候都散了出去,探查范围足足有二十里之多。

    即便如此,虎大威也不敢全速行军,用了快一天半的时间,才抵达了灵石县附近。

    只要灵石县的守将黄文军坚守不出,凭借坚城利炮,想来守个两三天不成问题。

    可是令虎大威没想到的是,他派出去的斥候陆续回报,

    说是在城外发现了战斗的痕迹,疑似是守军主动出城,寻求野战。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