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军压境(2 / 5)

 有了这样一套理论作为支撑,洪承畴在战场上杀起俘虏来,自然是心安理得,毫不手软。

    在他初出茅庐的韩城之战中,他便下令将三百俘虏,无论男女老幼尽数诛杀。

    而这一战也打响了他洪承畴“知兵”的名头。

    崇祯也因此对其青睐有加,不久便擢升其为延绥镇巡抚,继而升任三边总督。

    每一次屠杀,洪承畴来都能积累战功,转而带来官职的升迁。

    所以品尝到了“杀人升官”的甜头后,洪承畴也愈发坚定了自己的那套剿匪理论。

    陕北的一个又一个饥民,成为了洪承畴在官场里青云直上的垫脚石。

    而这样的杀俘行为,自然也会遭到像张福臻这种官员的抵抗,但洪承畴自有办法。

    一封措辞严厉的奏疏,从边墙直送京师。

    奏疏中,洪承畴不仅详细的汇报了自己在铁角城“大破贼巢,斩首数千,俘虏尽诛”的赫赫战功;

    并且还特意点名了延绥镇巡抚张福臻“心存妇人之仁,险些纵走贼酋,贻误战机”云云,请求皇帝圣裁。

    崇祯当然也明白其中深意,为了安抚鼓励洪承畴,同时也为了杀鸡儆猴,警告那些在剿匪战事中瞻前顾后、心慈手软的官员;

    崇祯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便下旨将张福臻一撸到底,革职查办。

    至于空出来的延绥巡抚一职,崇祯思虑再三,最后换上了陕西左布政使陈奇瑜,并命其继续追剿陕西残寇。

    看见洪承畴干净利索的解决了陕西的两股大贼,崇祯对其的倚重更甚。

    崇祯旋即下旨,命洪承畴督抚山、陕两省军务,负责统筹指挥对山西群贼的围剿。

    对于在剿匪战事中表现突出的曹文诏,崇祯帝自然也是不吝赏赐。

    他不仅让曹文诏官复原职,坐回了东路副总兵,而且还特意抽调了九百关宁铁骑入关,划归曹文诏麾下。

    这在当时的明军序列中,已经算是一支相当可观的机动力量了。

    与此同时,崇祯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意图构建一个更为严密的包围网。

    他紧急调遣大名府兵备道卢象升,领三千天雄军,火速进驻太行山东麓的临城府一带。

    卢象升的主要任务,就是剿灭盘踞在太行山一线的贼寇,避免其窜入北直隶。

    针对上山虎和王嘉胤这两个大贼,试图渡过黄河,进入中原腹地的想法,崇祯更是高度重视。

    他果断任命太常寺少卿玄默,出任河南巡抚,总揽河南防务。

    崇祯派遣京营副将王朴,率领五千京营兵马,沿黄河南岸各处重要的渡口,分兵驻守。

    同时,再调昌平副总兵左良玉,率领两千精兵火速南下,协助玄默御贼。

    乾清宫内,崇祯看着舆图上一个个代表着贼寇的红点,心里早已发了狠。

    他不仅连发五道敕令,更是从早已捉襟见肘的内帑中,又挤出了三十万两白银,拨付给了各路官军。

    崇祯严令各路总督、巡抚、总兵,务必在今年入冬之前,将上山虎和王嘉胤这两大贼寇主力,尽数剿灭!

    皇帝决心已下,军饷、粮草到位,大明的战争机器再一次高速运转起来。

    卢象升得令后,即刻率领麾下三千天雄军,一头扎进了连绵起伏的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