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保宁府的防御(感谢‘立根本在破岩中’大佬的盟主)(2 / 3)

明的腹心之患。

    在张令看来,明明传承了两百多年的大明,才是天下正朔。

    可现在,却遍地烽火,四处反贼。

    不提中原地区,就连他这偏远的川北,贼兵随随便便就能凑出两三万的兵马。

    反观自己手上,却只有区区五千人。

    其中,三千多还是保宁府本地的卫所兵,根本不堪大用。

    为了保存兵力,张令很早就放弃了剑州、百丈关一线的各处关隘,转而专心防守府城。

    在贼兵攻破北面的苍溪县后,他就已经提前派出了信使,分别前往绵州的侯良柱、成都府的朱燮元,以及川东的石柱土司秦良玉处,求取援兵。

    他现在的任务,就是死守。

    只要保证府城一月不失,他就能等来其他各路的援兵。

    到时候,三路大军齐聚,必然能把贼兵全歼于川北!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张令的防御做得极为充分。

    他依托府城四周的特殊地形,组建了三层水陆联动的立体防御网,以充分发挥水师的机动性和江河的屏障优势。

    第一层是外延江防,控遏水道咽喉。

    张令把保宁府附近,所有还能堪用的战船,全都集中起来组成了一支水师。

    水师又分成驻泊、巡逻、应急三队,形成梯次防御。

    其中,驻泊队有战船六艘,锚定于核心水域,停驻在府城正面的深水河段。

    每艘船上,有二十到三十名士兵,并配火器弓失若干。

    驻泊队的主要任务是:

    当发现敌军在江对岸的缓段集结渡船时,就迅速抵近,用火铳、弓箭射击,摧毁骚扰敌军船只。

    据张令所知,这伙西北来的贼兵是没有水师的。

    要想横跨嘉陵江,要么乘船渡河,要么在隐蔽处搭设浮桥。

    而巡逻队的任务,主要就是分片监控环水河道,避免贼兵趁夜偷偷搭设浮桥渡河。

    张令把三面环水的区域,如嘉陵江上游段、涪江段、以及两江交汇处,划分成了三个巡逻片区。

    巡逻队也分三队,每队两艘快船,负责一个区域。

    白天,每两个时辰巡逻一次;夜间,则增加至每一个时辰一次。

    快船配有灯笼、铜锣,以及鸣镝等作为信号。

    如果发现贼兵在岸边想搭桥,就立刻以鸣镝示警,并用火箭通知沿岸的守军和驻泊的船队,前来支援。

    最后则是应急队,配备三艘快船,隐蔽待命,随时准备快速支援。

    应急队不参与日常的巡逻,仅在某个片区发出紧急信号,比如驻泊队遇袭、巡逻队拦截失败时,才会出动,快速支援。

    第二层是岸防协同,避免水师孤立作战。

    张令在各处水流较缓的岸边,修筑了不少临水的箭楼。

    箭楼共三层,每层都设有弓箭手和火铳手。

    并且,他还在箭楼前修筑了厚实的土墙作为掩护,防止贼兵轻易地突入近前,拆毁箭楼。

    此外张令还命人在岸边的浅滩上,埋了不少削尖的木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