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给老朱家来点大西王的震撼(9 / 13)

胜光武!”

    “‘兴武’二字,实乃天授,正配大王天命!”

    “若大王用之,必能凝聚人心,震慑宵小,令天下英雄景从!”

    “小人见识浅薄,惟大王圣裁。”

    大明这帮文官干啥啥不行,但拍起马屁来,倒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就连素来沉稳的高迎祥听了这话,也被哄得哈哈大笑,心情舒畅:

    “好好好!”

    “就依你所言,改元兴武!”

    高迎祥招来麾下亲兵,给那文官递上纸笔:

    “听好了,你就给本王写——”

    “闯天王高迎祥,于崇祯八年正月,在凤阳承天应命,改元兴武!”

    “你们再仔细想想,写一篇告示,就叫‘闯天王兴武元年告示’,我要昭告天下!”

    “写完先贴满凤阳城的大街小巷,我要让全城百姓都知道,大明的天,变了!”

    几个官员听了是如丧考妣,写这种东西,以后他们还怎么在朝堂上混?

    可没办法,贼兵的刀锋就在眼前,几人只能颤抖着双手,着手思索告示内容。

    张一川和马守应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称帝?他们当然也心动。

    但看高迎祥和张献忠两人的架势,他们明智地选择了暂时观望。

    张一川只是默默地让自己的手下控制了一些要害区域;

    而马守应则是咧着嘴,看看张献忠的旗,又看看高迎祥让人写的告示,盘算着哪边风头更劲。

    皇陵废墟上的改元称帝,充满了草莽的豪气,也夹杂着一丝争权夺利的味道。

    张献忠和高迎祥的称帝行为,实在是一时兴起,行为草率之举。

    他们手下既没有明确的疆域,也没有系统化的官僚体系,更没有稳定的税收。

    并且,两人的帝号在后续的流动作战中,也很快被弃用。

    (张献忠后来主要用大西王,高迎祥则一直以闯王为号)

    但这一举动本身的政治意义十分重大,它标志着明末农民起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起义军从传统的,诉求相对模糊的“反贪官”、“求活路”的暴动或叛乱,正式升级为以推翻朱明王朝、夺取最高统治权为目标的斗争。

    焚毁象征朱明政权合法性和神圣性的皇陵,并在其废墟上宣布称帝建号,这是对朱明统治根基最赤裸裸的否定和最彻底的宣战书。

    它极大地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震慑了明廷,同时也将起义军自身逼上了与明王朝决一死战、再无退路的境地。

    皇陵的余烬未冷,古元真龙皇帝的破旗和兴武元年的告示,已然贴满了凤阳城的大街小巷。

    虽然这场活动充满了草莽气息和内部竞争,但却丝毫不妨碍庆功宴的举行。

    昔日的凤阳知府衙门里,灯火通明,杯盘狼藉。

    大堂里摆满了酒席,都是从城中富户和官仓里抢来的酒肉。

    张献忠麾下的老营兵马,高迎祥手下的闯营精锐,以及张一川、马守应的手下,济济一堂。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