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净鞭三声响,文武两班齐(3 / 7)

,还有一大把的事等着江瀚定夺。

    开府立制绝非易事,这是从流寇向正经政权转变的关键一步,方方面面都得仔细考虑到。

    江瀚思索良久,还是决定沿用明朝成熟的体制,并在其基础上略作增减。

    比如把原先的六部改成八部,保留户、礼、吏、兵、刑、工六部,新增农部、学部。

    眼下已经是崇祯八年了,往后天灾只会更加频繁、更加猛烈。

    设立农部,专司农田水利、粮种推广、防灾赈灾,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

    对于学部,他则是有更长远的计划。

    拿下四川后,也算有了根基之地,那兴办学堂,培养人才的各项事宜就该提上议程了。

    历史证明,只有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四川各地有不少西洋的传教士,江瀚打算把这群人集中起来,帮着编纂一些教材。

    眼下西方应该也在打三十年战争,牛爵爷还未出生,从头培养人才还来得及。

    除了各级官府机构设置,还有不少人事任命、功勋功勋赏罚制度需要江瀚亲自审定。

    有功将士如何升迁赏赐?投降官员该如何考核任用?

    每天都有无数文书堆满他的案头,忙得江瀚是焦头烂额。

    但他也明白,只有先把政府框架搭建好,日后运转起来才会更顺畅。

    在主帅以及文武官们忙碌的同时,工部的匠人们同样也忙得脚不沾地。

    典礼上要用到的礼器、仪仗、文官的袍服、将领们的礼仪盔甲,都需要加急制作。

    日子在紧张的筹备中飞速流逝,称王大典的日子,转眼即至。

    崇祯八年八月初八,寅时。

    成都城内万人空巷,蜀王府及周边区域更是挤满了前来凑热闹的百姓,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按照江瀚“礼不必尽循古制,权以军容为纲,参酌汉唐故事,务从实际”的要求,称王大典的场地就设在蜀王府承运殿前的巨大广场上。

    寅时正刻,庄严的号角声划破黎明,仪式正式开始。

    文武官员自两侧朝房鱼贯而出,在礼官和太监的指引下,于广场上分成两列,各自站定。

    右手边的是文官队列,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江瀚军中的大管家,核心幕僚赵胜,其后是李立远等从陕西就追随他转战四省的老班底;

    接着是龙安府王承弼、剑州李兴怀、薛家薛志恒等归附的原明庭官员和土司代表;

    再后面一排,则是在保宁府开科取士,选拔上来的新锐,如吴熙、周德福等人。

    左手边的武官队列更是精神抖擞,杀气腾腾。

    打头的便是董二柱、方宏、邵勇、李老歪、曹二、李自成等一众心腹大将。

    他们个个顶盔掼甲,环佩利刃,神情肃穆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之色。

    在一众主将身后,则是因功获得升迁的军中掌令,如王五、马旭等人。

    甚至连明军的一些降将,比如马科等人,也被安排在了队列后方观礼,以示怀柔。

    广场四周,披坚执锐的甲士沿路肃立,军容雄壮,鸦雀无声,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以及各色旗帜在晨风的猎猎作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