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能挣钱,会花钱的衙门。”
“今后其他各个部门,凡事要做什么事的,必须提前拟好预算,报由你户部核实后,在呈送给我最终用印。”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挣钱了。”
江瀚扭头看了看一旁的庄启荣,解释道,
“这也是我今天叫你们二人一同前来的原因。”
“咱们得好好商量商量,今后该怎么开源生财。”
“我的初步想法是,工部需要独立一个司出来,专门制作精巧器物,然后售卖给各地的有钱人。”
“此前,我在蜀王府里抄出来不少西洋自鸣钟,你们可以试着仿制,或者请教泰西来的传教士。”
“只要仿制出来,我转头就能让商队把西洋钟带到雪区,卖给那帮高原上的贵族。”
庄启荣听罢点了点头,只要不是什么太复杂的玩意儿,轻易难不倒他工部的能工巧匠们。
而一旁的赵胜思索片刻后,也接着补充道:
“大王,依我看,如今四川已定,那么盐铁的专营之利就必须牢牢抓在咱们手中。”
“四川一带井盐盛行,应当全部收归官有,设立盐官,统一发售,同时严厉打击私盐贩子。”
“至于铁器,那就要看工部的大匠们了。”
江瀚听罢点点头,十分赞同:
“有道理,盐铁专营是必须的,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但是,价格也要定得合理才行,毕竟百姓们吃不起盐可是会出事的。”
“你回去算个账,制定一个统一价格。”
定下此事后,江瀚又看向庄启荣,询问道:
“庄大匠,你工部如今麾下有多少工匠?”
“各类作坊产能如何?”
庄启荣连忙拱手回答,声音洪亮:
“回大王,工部现有在册工匠八千四百余人,学徒两千余人。”
“其中,冶铁司独占四千铁匠,织造局有两千织匠、染匠;新设的琉璃坊有三百余人。”
“其余的像是木匠、车匠、陶匠等,合计还有两千余人。”
可江瀚听了还是有些不满意,摇了摇头:
“这个数量,对于一省之地来说,还是有些太少了。”
“我此前已经下令学部,在全川范围内广招各类匠人,并且还废除了明廷的匠户制度。”
“后续招募上来的工匠,由你工部负责考核筛选,择优录用,务必尽快扩大工匠规模。”
“还有一点,你们工部的大将们,个个都是手艺精湛,经验老道之辈。”
“但是,光有手上的绝活还不够。”
江瀚话锋一转,
“我希望你们不仅能‘知其然’,更要能‘究其所以然’。”
“不要只顾着闷头打铁制器,最好能总结出背后的规律,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的原理又是什么。”
“这叫实践与理论并行。”
“学部的王主事,正在主持编纂新教材,我希望你们这些匠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