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各方反应(3 / 6)

    郑芝龙不禁为大明捏了一把汗,同时也对自己接受招安的决策,打上了一个问号。

    “朝廷……怕是越来越靠不住了。”

    他暗自思忖。

    不过,换个角度看,大明内陆越乱,朝廷对海洋的控制力和注意力就越弱,他郑家的海上王国反而会更加超然独立。

    “四川……汉王……”

    郑芝龙端坐于暖房中,嘴里不停地咀嚼着这几个字。

    万一……万一这个姓江的真能成事,自己是不是得提前搭根线,以备不时之需?

    想到这儿,他立刻招来心腹,吩咐道:

    “加派人手,盯紧四川方向传来的所有消息,定期汇报于我!”

    “另外,你去通知芝凤,让他组织一支精干的商队,多备些沿海的紧俏货。”

    “试试看能不能从长江口逆流而上,想办法接触一下四川那帮人。”

    “不必声张,先探探路,搭个桥。”

    而在大明版图的另一头,来自四川的消息,很快便从东南一带传到了北方,直送大明京师。

    此时正值崇祯九年正月,北京城还笼罩在节日的氛围当中。

    虽然即将迎来上元佳节,但紫禁城中的皇帝朱由检,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去年的这个时候,凤阳沦陷,皇陵被毁。

    整整一年过去,尽管卢象升奋力围剿,但焚毁他朱家祖坟的张贼、献贼仍然还在南直隶一带四处流窜。

    到如今,西南方向竟然又传来了逆贼窃据一省、僭越称尊的的噩耗。

    朱由检的心情可谓是郁闷到了极点。

    自从他登基以来,可谓是诸事不顺,天灾人祸如影随形。

    关外的建州女真他束手无策,而内地的流寇又是愈剿愈多。

    再加上盘踞四川、称王立制的心腹大患……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充斥着朱由检的内心。

    自从去年凤阳皇陵被毁后,他便一直素服避殿,减膳撤乐,以示哀悼和自责。

    为了激励臣子和麾下的将士们奋进,朱由检还装模做样的昭告四方:

    “朕以凉德,承嗣丕基,九年于兹。”

    “水旱频仍,流寇未灭,虏寇又至。”

    “此皆朕不德所致。自今始,朕旦夕居武英殿,省愆修德。凡章奏即于殿中省览。”

    意思很简单,自己作为皇帝失职,没能消灭叛贼,洗雪国耻,从此以后,他就住在武英殿天天办公了。

    这无疑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作秀。

    朱由检摆出这幅近乎自虐的样子,其目的就是向臣子们展示自己的励精图治。

    他希望借此,激发大臣们的忠君报国之心,从而奋发图强,早日剿灭贼寇。

    可令朱由检没想到的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却对此却反应冷淡,几乎是视而不见。

    只有远在前线剿匪的卢象升,才把他的这番话当真了。

    卢象升专门上了一份言辞恳切的札子,恳请皇帝必保重龙体,剿贼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