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郑家来人(2 / 4)

;  “行!”

    “你等会就带我手令,让人在重庆、泸州一带征调民船,并按船只大小、征集天数给付租金。”

    “我会让工部选址,开设船厂,就在重庆府长江沿岸设厂。”

    说着,他又挥手招来亲兵:

    “既然要建船厂,那就再编练一只水师。”

    “传我命令,在各江河沿岸,征召一批熟识水性的渔民入军,人数就定在两千人。”

    “招募完后,把这批渔民先送到军中训练一段时间,让他们先熟识军纪和武艺。”

    “我记得还有五六百明廷的水师官兵在后方改造,等改造完了,把这两拨人合并成一营,驻地就选在重庆府。”

    “至于旗号嘛,就叫长江水师好了,饷银按照军中惯例,每月一两五钱。”

    亲兵仔细记下后,随即点了点头,领命而去。

    虽然已经打定主意了要兴建水师,但江瀚对于怎么训练水师,还拿不准主意。

    他依稀记得,水师的训练要求极为严苛。

    从最基础的战船操练,到火炮对轰,再到跳帮搏杀,都是有相应规程的,其繁琐程度甚至还要高于陆战。

    像是操练战船,变换阵形,就需要专门的水师将领负责,而且还需要经年累月的训练才能成军。

    但问题是,江瀚手上既没有练兵之法,也没有水师将领。

    而手底下的兵将们,虽然个个都是陆战好手,但提起水战舟师,一群人几乎是一窍不通

    虽然有一些投降的明军水师官兵,但这帮人也谈不上什么精锐。

    毕竟连饭都吃不饱了,谁还有心思操练,久而久之也基本忘干净了。

    正当他一筹莫展,突然有亲卫急匆匆入内禀报:

    “大王,夔门守军传来急报,有一支船队正在瞿塘峡外徘徊,看样子是从湖广一带逆流而上过来的。”

    “据船队的头人说,他们是从福建来的客商,专程来四川做生意的。”

    “夔州的洪参将不敢轻易决断,于是特意派信使赶来成都,向您请示。”

    听了这个消息,江瀚愣了愣,哪儿来的客商?

    他扭头看向亲兵,仔细询问道:

    “船队是哪家的?头人姓甚名谁?”

    亲兵摇了摇头:

    “那帮客商没说具体名字,只说他们是福建的。”

    江瀚有些纳闷儿,福建的客商,怎么会专程跑到四川来做生意?

    再说了,就现在这个局势,大明不对四川进行封锁都算好的了,怎么会允许船队一路逆流而上?

    除非这人有官方背景。

    有官方背景,又来自福建,还能组织船队的,在这个时代,应该只有郑家了吧。

    江瀚猜得确实没错,夔门外的船队,正是郑芝凤率领的郑家船队。

    郑芝凤的这趟入川之路,可谓是艰险重重。

    郑家的船队从厦门北上,绕道苏松,一路逆流而上,足足走了将近三个多月,才抵达了夔州府外。

    郑芝凤本以为靠着打点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