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今天佯攻开封,明日奔袭南阳,把王梦尹和宋祖舜这两个蠢货耍得晕头转向。
官军疲于奔命,却连起义军的影子都摸不着。
中原腹地的局势,再度变得糜烂起来。
而此时,蛰伏已久的高迎祥也得知了卢象升北调、中原官军混乱的消息。
他复出的机会终于来了。
但这一次,高迎祥没有急于再次冲向富庶的南方,而是认真考虑了自己的战略路线。
他仔细总结了此前攻略南方失败的教训,并从中得出了几个深刻的道理:
首先,南方州县的抵抗决心和力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尤其是滁州城下那场恶战,守城官军猛烈地炮火给高迎祥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南方士绅财力雄厚,为了保卫家产田地,他们有能力也非常愿意捐资募勇,组织城中军民抵抗。
起义军在南方缺乏群众基础,难以立足。
而陕西则完全不同,那里是天灾人祸最频繁、压迫最深重的地方。
作为起义军的老巢,陕西的百姓对加入义军几乎没有心理障碍。
哪路义军要是被打残了,只要退回陕西晃悠一圈,很快就能拉起新的队伍。
陕西的土壤,更适合义军生存和发展。
“屁股决定脑袋啊!”
高迎祥不仅暗自感叹道。
江南的老爷们肯定会拼死保卫他们的天堂,而陕西的苦哈哈们,则盼着有人带他们闯出一条生路。
于是,高迎祥通知了马守应和张一川的各路义军,带着他们沿汉水西进,一路畅通无阻的进入了汉中地区。
起义军顺势攻陷了石泉、汉阴两县,并在此招兵买马,暂时修整了一番。
此刻,摆在高迎祥面前有两条路:
第一条,南下入川,寻找江瀚;
第二则是继续北上,深入陕北三边,补充边军精锐入营。
对于南下入川,军中有不少人都想走这条路,但高迎祥思前想后,总觉得有些别扭。
去四川干什么?投奔江瀚吗?
现在不是崇祯二年了,他高迎祥也不是当初跟在王嘉胤左右,摇旗呐喊的副手了,怎么说也算是一方枭雄。
就这么灰溜溜地去寄人篱下,高闯王实在拉不下这个脸。
万一自己不愿意归顺,被那江瀚趁机火并了怎么办?
退一万步说,就算人家看不上自己这点残兵败将,那他去四川干嘛呢?
指望别人施舍接济吗?
所以,高迎祥的心里还是倾向于第二条路,出汉中、入陕西。
闯王闯王,就是要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来。
而高迎祥在汉中也得到了不少消息,那个最难缠的五省总督洪承畴,此刻正被罗汝才等人拖在山西,暂时脱不开身。
而新上任的陕西巡抚,好像是个叫什么孙传庭的,听说是从京师来的文官。
京师来的文官嘛,高迎祥也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