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来自体制内的恶意(5 / 6)

后,车队再次启程,重新驶向了汉中。

    一直在同沟寺焦急等待的邓玘,终于盼回了自家的车队。

    当他看到车上实实在在的粮食和雪白的熟盐后,他悬着的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听完卢晨的汇报后,邓玘才算是彻底打消了疑虑,心中对邓阳更是感激不尽:

    “这买卖做得真值,不愧是我结拜兄弟的门路!”

    于是邓玘立刻下令,让营中士兵们乔装打扮,将这六千斤熟盐分几批,偷偷运往府城周边各州县售卖。

    四川井盐成本低,质量好,当初在广元县买回来的价格是一两银子四十斤。

    而这批盐,运到汉中的价格则是高了不少,市面上大概是一两银子三十斤,利润空间不小。

    邓玘原本还想让邓阳帮忙销售,但却被邓阳以“避免混淆财物”为由婉拒了。

    邓阳只是提了个小建议,让邓玘把价格再稍微降低一点,薄利多销,这样才能更快回拢资金,进行下一次走私。

    这个建议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邓玘自然也就从善如流,开始在汉中府周边降价卖私盐。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邓阳就等着他降价呢。

    私盐这个行业,自古以来都是暴利,尤其是现在战乱年间,价格更是一年比一年高。

    就种暴利行业,怎么可能没人经营。

    突然涌入市场的低价私盐,瞬间引起了汉中几家大户的注意。

    这几家大户不是别人,正是瑞王府和汉中的知府、同知等一干官员。

    明代实行的是盐引制度,导致了盐业专卖的利润极其丰厚。

    而藩王作为特权阶层,往往能从皇帝手里获得大量盐引,直接参与盐利分配。

    就拿瑞王朱常浩来说,他虽然不直接管理盐务,但他的王府通过占窝、转卖盐引、入股盐商等方式,攫取着巨额的盐利。

    而汉中的地方官员,则是审批盐引、加征盐税,暗中纵容或者参与走私等方式,从中分一杯羹。

    他们不仅掌握这明面上的官盐交易,同时也是黑市私盐最大的东家。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邓玘这六千斤私盐虽然不多,但胜在质优价廉。

    所以一经出现,就迅速挤压了原本的官盐和私盐市场,使得瑞王府和汉中府官员们的灰色收入锐减。

    正当瑞王朱常浩和知府王在台为此大发雷霆,下令严查私盐来源时。

    两封分别从勉县和南郑送来的匿名检举信,就“及时”地出现在了他们的案头。

    信中明确指出,贩卖私盐者,正是那位屡次请粮饷不至、曾纵兵扰民、如今正驻军同沟寺的四川副总兵邓玘!

    得知竟然是邓玘这个武夫在捣鬼,朱常浩和王在台勃然大怒:

    “好你个丘八!朝廷屡欠粮饷,你不想着克勤克俭,为国分忧,竟敢私下贩卖私盐,中饱私囊!”

    “你想干什么?”

    “积聚钱粮,收买军心,莫非想拥兵自重不成?!”

    盛怒之下,他们立刻联名向陕西巡抚孙传庭上书,强烈要求孙传庭彻查邓玘贩运私盐、扰乱盐法之罪。

    而此时,孙传庭也正在气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