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邓阳准备继续拉拢邓玘的当口,一连串的突发事件,却打乱了他的部署。
当初在接到瑞王和汉中知府的联名上书后,孙传庭震怒之余,立刻下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公函,申饬邓玘,并勒令其停止一切不法行为。
这封公函一经发出,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
汉中地区官员们见状,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接二连三地向西安送去密报,将矛头对准了邓玘。
这些报告相互印证,更让孙传庭确信了汉中军政废弛,问题重重。
他本想亲自前往汉中处理此事,但关中地区的屯田工作正处在最关键的阶段。
过了冬就要春耕了,他必须亲自坐镇西安,实在是分身乏术。
权衡之下,孙传庭决定选派一位出身清白、值得信赖的官员代表他前往汉中。
经过一番精挑细选,他的目光落在了陕西巡按御史——侯宇寰的身上。
巡按御史虽然只有正七品,品级不高,但职权极重。
他们是代表天子巡狩地方,监察吏治,抚按军民,拥有“小事立断,大事奏裁”之权。
而且巡按御史地位清要,独立性较强,正适合处理汉中这类涉及军政两界的复杂案件。
于是,孙传庭将侯宇寰叫到了巡抚衙门,面授机宜:
“侯御史,汉中之事,想必你已所有耳闻。”
“私盐泛滥,军政不修,长此以往,非但盐法大坏,恐更生肘腋之患。”
“本抚希望你即刻前往汉中,彻查此事;”
“同时,也要详细勘察汉中诸军,尤其是邓玘所部的实际情况,整饬军纪,肃清败类。”
“如有确凿证据,无论涉及何人,可先行拿问,再行禀报!”
侯宇寰深知此事责任重大,毅然决然地接下了任务:
“孙抚台放心,下官定当秉公查处,厘清汉中乱象!”
他随即点了几名得力随从、僚佐,取道陈仓,前往了汉中赴任。
然而,官场之上,从无秘密可言。
或许是巡抚衙门走漏了风声,又或许是汉中方面有人刻意放风,巡按御史即将前来汉中调查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这股风,甚至还吹进了照壁山中的土匪窝里。
照壁山里的土匪,正是王允成那伙刺头。
他本是邓玘的部将,后来因为缺粮少食,就从邓玘营中拉了四五百人,跑到了照壁山里落草为寇。
前段时间,王允成听说营里居然搞到了钱粮,似乎能发饷了,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又活络了起来。
王允成虽然莽撞,但又不傻,当山匪肯定是没前途的,只不过是解决温饱的权宜之计罢了。
如今大雪封山,山寨里缺衣少食,日子愈发难熬,他便琢磨着重回军营,好歹能混口饭吃。
说干就干,王允成当即召集麾下四百多旧部,大摇大摆地出了照壁山,直奔邓玘的营地而去,企图强行归队,并索要“欠饷”。
此时的邓玘还不知此事,年关将近,手里又有了银子,他正琢磨着发响呢。
六千斤熟盐,他按照每两二十八斤的价格,卖出去了三千多斤,赚取了八万多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