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双喜临门(2 / 7)

之八。

    这还是江瀚特意下令,取消了人数限制的结果。

    而乡试过后,还有今年三月份即将举行的会试,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落榜。

    按理说,这批新科进士,应该能缓解一部分压力。

    但江瀚对于这些人的去处,早就有了初步规划,他打算将都察院的架子先搭建起来。

    算起来,他入主四川已经接近两年了,但却一次内部审查、巡视都没发起过。

    如今地盘更是扩充到了两省,疆域大了,政务更繁琐了,需要的官吏自然也越来越多。

    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察体系,时间一长,难免吏治腐败,政令不通。

    与其相信官员们的个人品德,倒不如提前建立预警机制,防微杜渐。

    其实,大明本身的监察体系就已经很完备了,堪称是最复杂、最严密的一套制度。

    它由多个机构组成,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共同构成了皇帝监视官僚系统的“耳目”。

    大明核心的监察部门可以分为三大系统: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以及厂卫系统。

    但江瀚不打算全盘照搬,他计划只保留都察院,并将其职能一分为三。

    保留“巡按御史”这一传统的巡视职位,但将其常态化、规模化,作为朝廷派驻地方的耳目,负责记录官员政绩、考察民情风俗,并将信息直接上报。

    新设“稽勋清吏司”,负责勘验、核实各地御史报上来的消息,尤其是对官员的考核与问责初步筛查,若发现贪腐等严重问题,则移交审刑院。

    审刑院,原本是宋代设立的监察机构,其职能大多为复查大理寺所断案件。

    但江瀚旧瓶装新酒,把审刑院改成了类似后世的检察院的机构,并将其纳入都察院体系。

    审刑院主要负责对稽勋清吏司移交的案件,进行证据整理、补充调查,然后向大理寺提起“公诉”。

    之所以要如此煞费苦心的设计新的监察制度,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分权。

    在大明,巡按御史虽然品级不大,但职权极重,号称代天子巡守四方。

    如果这巡按御史是个草包,或者是个贪腐之徒,那所谓的巡守四方就会变成一个笑话。

    但如果巡按御史发现了问题,同时也会面临不小的困难。

    他不仅要走访民情,又要核实证据,还要准备弹劾奏章,最后还可能参与审判。

    一身多职,容易疲于奔命,也容易出现疏漏。

    而且巡按御史权力过大,集调查、弹劾、审判权于一身,容易滋生腐败,甚至成为党争的工具。

    考虑到这些,江瀚才将其一分为三,调查权归属巡按御史、审核权归属稽勋司、公诉权归于审刑院。

    这三个机构同属都察院,但又相互独立,它们的报告和结论可以互相印证,也可以互相质疑。

    这样便能在监察系统内部,形成有效的制约,防止有人一手遮天。

    而对于都察院长官的人选,江瀚也早已经定下了,只是还没正式任命。

    他打算让去年保宁府科举的案首吴熙、以及榜眼陈安这两位年轻才俊,分别担任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

    主要负责牵头、搭建稽勋清吏司和审刑院的人员班子。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