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学武!你别走!(4 / 11)

了,在其他人家这么办,到了亲戚家里另算,不能从职务上论。

    等二大爷在礼账上落了他的名字后,李学武又点了五毛钱放在了桌子上。

    这一份是他父亲李顺的,分家了,礼账就得分开写。

    父亲不在家,礼账母亲不可能过来写的,这种事必须是家里男人做。

    没男人的另算着,可也真的不好看,就连中院贾家都是棒梗来写的。

    为啥给李顺也写了五毛钱?

    而不是其他邻居的两毛钱?

    还有,为啥父亲李顺的要写在他后面?

    因为如果先写父亲李顺,就得写两毛钱礼钱,随的是邻居们的大溜儿。

    可他上礼账因为身份的原因得是五毛钱,这样在礼上就把他爸给压着了,不好看,让人家笑话了。

    爷俩都是五毛钱,李顺如果写在前面,又把前面的压住了,他们也不好看。

    所以先写自己的,再写父亲李顺的,这样明显的反顺序还能提醒主家和来看礼账的邻居们,李家这边是随了应尽礼仪的,照顾了四方面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国人讲礼,尤其是在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做事风格和礼仪素质。

    你说多花三毛钱,活该,谁让你比你爹还牛哔呢。

    这件事要搁在别人身上,他们巴不得多随一份呢,谁不想着自己儿子比自己出息!

    写完父亲李顺的,就不用再写大哥和老三的了。

    因为大哥是养老儿子,跟父亲是一股的。

    老三还在上学,又是没结婚的,就不算分家,李家也没给李学才办理分家的手续。

    所以李学武只写自己和父亲的。

    等看着二大爷写完,李学武对着等在一旁施礼的三大妈宽慰了两句,这便随着一大爷出了门。

    按照正常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是由闫解成的儿子来答礼的。

    可是很遗憾,他的孩子才第二天,做不得这个。

    所以只能是他爹妈代为行礼。

    当然了,李学武不能让对方行这个礼,毕竟要叫三大妈的,不是一个辈分的。

    从堂屋里出来,又跟几个爷们和三大爷说了几句话,李学武这才往家里去了。

    刘茵早就在外屋门口等着他了,见着儿子进来,先是拿炕上的笤帚疙瘩往他身上划拉划拉,这才让他进了里屋。

    屋里只有大嫂赵雅芳在,看见李学武进屋后主动问道:“咋说了这么半天?”

    她们就在屋里坐着,隔着窗子看对面儿清晰的很。

    “三大爷找我念叨这点事,一大爷又说了说”

    李学武坐在了炕边的凳子上,看着母亲问道:“昨晚没吓着吧?”

    “吓着啥,葛淑琴折腾那会儿我就知道,院里人回来又闹了一阵,消停那会儿都几点了”

    刘茵介绍道:“我跟你嫂子睡不着了正在炕上躺着说话呢,就听有人敲外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