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干的不错(2 / 11)

nbsp;李学武看得出他的主动,微笑着点点头,道:至少锻炼了队伍,总结了经验。

    嗯,确实

    古力同点点头,道:越深刻,越铭记,越勇敢。

    感慨完,又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道:当初我们是倾注了所有希望和心血的,没想到。

    他的话只说了一半,剩下的无奈都在不言中了。

    李学武还记得这件事,上中学那会,应该是六零年夏天,在京城儿童医院门口,可q可萌的小出租车了。

    这四九城但凡有点热闹,怎么能少了他们这些小年轻的。

    当然了,门口那几十台小汽车摆在那,他们只能看,坐不起。

    其实四九城的客运也好,货运也罢,运力不足一直都在困扰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时至今日,找不着工作的那些年轻人,家里给出点儿钱,买一台三轮车,回来铺上木板,往运输公司拉人拉货去,都是一种讨生活的方式。

    未来也是一样,京城的年轻人最没办法的时候,找台车跑出租,卖苦力养家糊口。

    后来的出租车当然都普及了,不新鲜了,可六零年的时候,可时髦了。

    不过好景不长,几十台出租车相继在大街上趴窝,没少惹祸,没多久就见不到了。

    老彪子当时还猜测说,是那些蹬人力车的车夫搞的破坏,嫌对方抢了生意。

    当然了,当年的事说起来是笑话,可在今天看来,实属工业落后的无奈。

    古力同特别的有感触,抽了最后一口烟,扔了烟屁,看向李学武问道:听说你们厂的定型车还在搞路试?

    说完也不等李学武回答,认真地点点头,道:这么做是对的,质量问题永远是根本问题。

    看来您对我们厂的了解远超我对二汽的了解啊

    李学武笑着说了一句,随后仔细看了对方一眼,问道:现在二厂……?

    卫星牌微型出租车在李学武看来,外形很新颖,有点像后世的qq,甚至都有敞篷版本的。

    只是受当时技术所限,内部动力结构没有做扎实,在没有经过路试检验的情况下就完成了交付,只能说当年太疯狂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嘛。

    大干快上,59年试制,60年就干上马项目,还直接完成了交付,你就说当时的政策有多盲目吧。

    轧钢厂的汽车项目也是一样的大胆,颇有种前些年的疯狂劲。

    去年五月份定计划,十一月见现车,明年五月就要投产,不可谓不大胆。

    但是跟二汽曾经的卫星微型车项目不同,轧钢厂的红星羚羊是在威利斯底盘的基础上进行的再设计。

    关于威利斯的动力系统,轧钢厂早早地便吃透了,用于汽车整备项目。

    至于其他关键零部件,轧钢厂根本不自己生产,全部执行采购,这也让造车成为了一种合作商品。

    李学武不能站在后世的角度看待汽车领域的探索者,更不能轻视这些劳动先驱。

    所以在古力同介绍了二汽的历史和发展过后,也问出了他的目的。

    前年七月份,我们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