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发展与变革(5 / 11)

    因为两口子都不在楼上住了,所以生活用具都搬下了楼。

    不过楼上依旧打扫着,准备着,一等顾宁生产,还是要在楼上坐月子的。

    一来方便,二来也是照顾顾宁的习惯,她自己早就说过,不会闷在房间里待一个月的。

    秦京茹还跟她开玩笑,说想喝什么汤,到时候会准备。

    顾宁则是无所谓的态度,只等到时候看,如果营养充足,她是不想喝油腻的汤。

    二楼的房间趁着两人不住,秦京茹早就把窗帘和床单被罩重新清洗了,甚至连屋里的卫生都重新做了一遍。

    主要是顾宁的预产期就在这个月,时刻都得准备着。

    就连客房因为听说顾宁的母亲要回来,都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

    平日里跟李学武两口子如何都好说了,但在顾宁娘家妈面前,总要有些忌讳。

    楼下厨房叮叮当当的,李学武躲到楼上看材料。

    是韩建昆去俱乐部拿回来的。

    不仅仅是回收站的业务材料,也有李学武要求,山上的智库收集和整理的相关信息。

    昨天,位于俱乐部的办公室以李学武的名义,向远在吉城、边疆、港城以及钢城的家人和朋友们送去了新春问候和祝福。

    特别的,如闻三儿,李学武还送去了母子平安的消息,费善英亲笔写的书信,通过电报发去了港城。

    给娄姐的,是李学武亲自写的问候与关心,把京城的情况,娄父娄母以及娄庭的状况都说给了她,也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思念。

    李文彪早就传回消息,新年期间业务多,事情忙,他和媳妇儿就不回来过年了。

    要在年后,最迟十五之前回来看看家,看看丈人丈母娘。

    西琳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希望在年后选定时间回京来看看。

    她来的消息很含蓄,并没有提及李学武,是以关心迪丽雅的由头。

    李学武并没有吝啬笔墨,亲自给两人回了消息。

    一方面是同意了他们的回京意愿,同时也叮嘱两人要做好工作安排。

    基本上,两人是不能同时回京的,否则东北一旦需要,不方便有人出面管理和协调。

    即便是有较为信任的周亚梅在,可对方并不是业务管理型人才。

    李学武更希望两人能错开时间,甚至是与港城联动,多出去见见世面,也让闻三儿等人回家看看。

    相比于其他人,去一次港城那便是遥不可及的梦,是不可想象的天堑。

    但在回收站这边,并不是什么难事。

    李学武倒是很希望管理层能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跟外界接触并不是要学习他们的生活,反而是能有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外面的生活条件一定是比国内优秀的,所

    具有的诱惑力也是非常强的。

    这也是为什么八十年代开放国门的时候,有那么多人向往国外的生活,甚至不惜抛妻弃子。

    当然了,这里面也闹出来不少笑话。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