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发展与变革(9 / 11)

管单位其实都认识了,也都明白联合商贸所代表的意义。

    你就想吧,这台车出入的部门都有哪些,又不进个人门,谁能管得着公对公的业务。

    沈国栋现在开这台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那台嘎斯69。

    他跑业务的时间多了,送货和运输的时间少了。

    甚至连院里的三轮车都闲置了,有街坊邻居来购买的,沈国栋想了想没舍得卖。

    小子们收破烂只也是越来越当成一个日常的营生,站里的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依靠他们帮忙。

    甚至听说轧钢厂准备上三轮车项目,沈国栋都有言要合适的买上几台,专用来收破烂。

    好家伙,千八百块的车,干着几分几毛钱的买卖,他说这话的时候二爷差点拿烟袋锅敲他的脑袋,看看进没进水。

    那到时候得收金银才抵得上汽油的消耗了,不然亏到姥姥家去。

    当然了,三轮车是一定要买的,李学武也准备给每个回收站都配备一台到两台。

    主要是用车不明显,拉货拉客都方便。

    不可能用来收破烂,但可以用来搞定运输任务。

    比如大卡车能运输的,三轮车分两趟也能完成运输,但用三轮车更方便。

    尤其是年后组装家具要全面铺开,所有回收站都要上新这个项目。

    更有承接轧钢厂的地方经销任务,

    不可能全指着轧钢厂的办事处来协调运输。

    一吨五左右的东西,一台三轮车就搞定了,实在是方便又好用。

    以后红星运输大队的标配就是载重三轮车,这东西不会引起什么。

    京城回收站投资的多,管理的业务也多,联系的单位更多,回收站的业务沈国栋已经在想办法要变革了,恐怕要引入外面的人进来。

    当然不会是像十三太保一般,住家的看顾,还要培养和学习。

    主要是从胡同和街坊邻居里找寻踏实肯干,老实勤恳的人,或是提供三轮车,或是提供自行车。

    以合作的形式,对方外出收购,送回回收站来处理,半合同制,半合作制。

    这个项目李学武也在考虑,找人是一方面,制度也是一方面。

    雇佣制是不可能的,这违背了当前的规则,坚决不允许。

    但生产合作制是被允许的,可又不能把回收站作为主体用于合作。

    只能是独立出来一个以回收为主的项目,联合这些人搞生产合作制。

    很麻烦,但必须执行的项目,不然就以回收站现有的规模和人手,早晚要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地步。

    既然是叫回收站,不是货物贸易站,那就不能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

    就算是要搞合作制,李学武和沈国栋商量过,依旧愿意拿出一部分利润,来完成业务的饱和工作效率。

    为什么现在回收站的其他业务可以满足利润创造的前提下,还要坚持扩大开展这一利润十分低微的项目?

    因为从一开始,李学武等人也没想过要用这个项目赚大钱。

    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