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有点意思!(5 / 11)

厂集团化目标实现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人事招录,自然是重要的。

    此后再有新职工入职,只能通过厂属教育渠道分配进厂,即便是初中生也不成了。

    初中毕业生要考进职业教育学院,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毕业后才能进厂工作。

    高中生倒是可以放宽条件,只是不如从高中考进职业技术学院的好安排工作。

    如果能从高中直接考进钢铁学院的,那基本上就能确定,出来后必然是干部岗,或者是专业技术岗。

    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已经搭建起来,往后越来越需要高水准、高素质的工人执行标准化操作。

    尤其是此次人事变革,基本上形成了优秀的专业技术工人与完成基础技能培养的新职工按照一定比例重新掌握生产秩序。

    从第一个月的劳动成绩表现来看,生产效能有所下降,但在预估之内,这是岗位交接和人员上岗后必然要遭遇的阶段。

    要给工人适应岗位的时间,也要给车间内管理层重新梳理工作的时间,硬卡标准只会适得其反。

    这一批次的招录指标直接牵动了厂职工的神经,家里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子女基本上都要搏最后这一批了。

    虽然竞争很严酷,但算不上很激烈,本就一万多人的工厂,就算工人再能生,也造不出十万人的子女就业难题。

    毕竟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有初中学历,也不是所有的子女都靠这一条出路,更不是所有的子女都在适龄阶段。

    有些职工已经急了,都要把念中专或者念高中的孩子带回家参与这一次的指标招录了。

    李学武听过这种情况,但没有办法干涉,只是给人事处下了一个意见,加大优秀专业人才招录工作的宣传。

    这次几千人的大规模统一招录工作应该不会再有了,但并不代表轧钢厂不会招人了。

    正常渠道自然是通过厂属教育结构一层一层选拔上来。

    但退伍和转业安置,特殊子女安置,以及优秀人才引进的脚步是不会停的。

    一方面是配合福利待遇保证,对退伍和转业人员进行妥善安置,这是所有企业和单位必须要做的。

    另一方面优秀人才进厂渠道是畅通的,中高端人才永远都缺,这跟车间的普通工人是不一样的。

    不过他是站在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职工安排子女放弃学业进厂也是一种特殊的选择。

    早进厂工作不仅能早挣工资,给家里减轻负担,还能早接触劳动岗位,熟悉劳动技能。

    也不是没有中学文化走到管理干部岗位的,这厂里很多干部都是如此。

    尤其是现在的教育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如过轧钢厂的教育渠道没有发挥作用的话,干部文化素质依旧如现在这般。

    不过李学武有信心改变这一现状,尤其是一百多名大学生进厂,在接受了一周的集训过后,分配到对应的岗位上开始实习。

    这年月大学生金贵,厂里在安排这些宝贝疙瘩实习的时候也是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去年那一批损失了三名大学生,至今仍给轧钢厂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所以今年丁自贵主持大学生实习工作的时候,对安全和思想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