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地煽风点火,倒有了润物细无声般的工作方式。
有人评价他:金刚手段,菩萨心肠。
无论是保卫工作,还是监察工作,首先强调的是纪律,再次强调的是教育,惩罚永远放在最后讲。
这也是为什么轧钢厂干部职工在每一次突发事件中,认可保卫处管理,服从保卫处处理的重要原因。
立威立信,立德立言,李学武真正做到了,也证明了他拥有管理一个组的实力和能力。
于德才从钢城调来京城,从综合办主任到服务处副处长,最后到保卫组副组长,一路走来跟李学武有太多的交集。
如果说他是董文学的精兵强将,倒不如说他是李学武的左膀右臂。
李学武敢用人,肯用人,在保卫组是出了名的。
他基本上不会看你的出身,只看人行不行,行就上,不行就下,就是这么简单。
你要说他任人唯亲,阻塞干部进步渠道,有人敢这么说,就有人敢站出来反驳他。
要这么说的人,一定会提到保卫科,李学武从保卫科出来,保卫科出身的干部进步多。
这一点都看得出来,但反驳的人也会讲到从保卫组整体情况来看,保卫科出身的干部占比并不高。
要说保卫科科长以及其他股长为啥都是保卫科出身的,这得给你一嘴巴。
保卫科出身的不干保卫科科长,难道干招待所所长啊。
你还别说,真有人干过招待所所长,更有人当上了国际饭店的经理。
换句话说,保卫科出身的干部走向了轧钢厂多个岗位,唯独没有进步到副组长的位置。
是不是得说一声培养得当,多才多能,且不是任人唯亲。
保卫组六个科室,有一大半是保卫科出身的干部创建并经营起来的。
现在呢?
所有科室的一把手都不是李学武在保卫科时候的班底了。
最后的根据地保卫科科长是大学生分配进厂的周瑶,更不论其他科室了。
但回过头来再看,李学武在保卫组的威信降低了吗?管理出问题了吗?
并没有,一如以前的众望攸归。
为什么?
这个问题轧钢厂很多干部都在思考,都在讨论,也都在总结和学习。
李学武管理一个大组,在没有任人唯亲的前提下,将部门管理的如此优秀,是有些东西需要学习的。
他累吗?
李学武的劳累主要来源于管委办的工作,复杂而又繁琐,很多问题都需要他来协调和监督执行。
如果没有委办的工作,李学武会是全厂最轻松的组级管理干部。
就算是身兼多职,掌握着管委办最辛苦的工作,可依然能看得见他的笑脸,除非有接待工作或者临时会议,很少有见他加班的情况。
时间掌握之精准、日程安排之紧密、工作处理之果决,他的工作效率堪称全厂最好的那个人。
让李主任遇事不决询问的第一人,又怎么可能是平凡之辈。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