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情投意合(8 / 11)

    外国人年轻的时候你尚且能估算个大概的年龄,四五十岁的时候不好辨别,尤其是这种会保养的老绅士。

    对外办的翻译很有才,法语很好,在介绍李学武的时候用的也是副总裁的身份词汇,正好跟对方对标。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国人也不都是实在人,也有这种机灵讨巧的。

    对方同李学武握手的时候并没有太过重视,但闻听眼前这一位年轻人竟是副总裁的时候态度立马就变了。

    很简单,如果李学武也是四五十岁的样子,哪怕是三十岁,他都不会这样表现出这样浓厚的善意来。

    一看就是二十出头,在此时的内地,担任一个大型托拉斯企业的副总裁,那得是什么身份。

    是的,威廉罗宾更关注的是李学武的身份,而非坐上这个位置的能力,在西方国家算是习惯了。

    他并没有轻视这位年轻人的意思,反而表现出了更多的尊敬。

    在法国,你可以招惹一位职业经理人,但绝对不能得罪一个身世背景深厚的年轻资本继承人。

    越年轻越不能忽视,敢于把年轻人放在这个位置锻炼,就已经证明这个年轻人足够优秀了。

    如果你怀疑这一家企业决策者的智商,那就是在怀疑你跟他合作时到底长没长脑子了。

    首先他并不会怀疑香塔尔总裁的决定,更不会怀疑副使先生所提供的调查资料。

    一家钢铁托拉斯企业,甚至要在京城造一座工人卫星城的大企业,他可不敢把眼睛长到头顶去。

    双方在互相尊重和友好的氛围下结束了叽哩哇啦的寒暄,并携手走进了国际饭店的大厅。

    翻译一直在翻李学武所讲的中文,是关于这座酒店的历史背景介绍,以及目前招待项目的情况。

    商业谈判其实玩的就是虚与委蛇,左突右闪,以智取胜。

    老李还妄想毕其功于一役,今天就把合作谈下来呢。

    香塔尔那边都没有完全说服董事会,这边如何开展最后的谈判。

    当然了,也不能说圣塔雅商业集团与轧钢厂的联系和会谈是扯淡。

    商业谈判很少有一轮、两轮就能完成最后协议签订的,扯皮扯蛋就得浪费掉前面几轮。

    再加上相互磋商和逐条细究,没个把月绝对谈不完,这还得说互相都有很强烈的意向,都赶时间的情况。

    以前李学武主持谈判,不少都是三两次就谈下来,直接签字的。

    但那种情况不适合国际合作和正规的商业谈判,那是兄弟单位之间的互通有无、狼狈为奸,早都挤眉弄眼的搞在了一起,谈判就是挑明罢了。

    在会客室,由着李学武将对方介绍给了李怀德,又由着对方的翻译将李怀德介绍给了罗宾。

    双方坐在相对的沙发上说了一些没有什么营养的屁话,但介绍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情况后便移步会议室。

    实在情况就是圣塔雅商业集团总裁不在内地,而是飞回国内与董事会商议合作的情况去了。

    再一个便是威廉罗宾完全能够代表香塔尔总裁执行谈判工作。

    最后就是关于合作协议了,跟董事会的意见和态度没有关系,这次仅仅是双方的第一次会面,也仅仅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