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谍海狂波 第454章 一个都不能少(1 / 2)

    这句话像一粒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人群中激起无声却汹涌的波澜。

    老者没有听懂,只是疑惑地复述了一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暗号吗?”

    但是在他身后,原本屏息凝神的人们精神为之一振,一些没有听过的,也明显感觉到了周围气氛的变化,就如同有团火焰在监狱中激荡澎湃。

    有人猛地抬头,眼里的迷茫瞬间被震惊取代;有人下意识地攥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还有人嘴唇翕动,默默咀嚼着这八个字,眼眶却不受控制地红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人低低地重复着,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像是在确认这不是幻听。

    这八个字,他们中的许多人曾在书页上见过,在秘密传递的纸条上读过,在志同道合者压着嗓子的交谈中听过。

    那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是绝境中的一声号角,是他们即便身陷囹圄、遍体鳞伤也从未敢忘的信念。

    有人激动得浑身发抖, 抓住身边的同伴轻声道,“是我们的同志,组织派人来救我们了!”

    李海波没有回头,只是将机枪握得更紧了些,转头对杨春和侯勇道:“老三、老四,守住秩序,围墙爆破前千万别让他们出来。”

    杨春与侯勇沉声应下,李海波便转身隐入浓如墨的夜色里。

    牢里的人太多了,里面的牢门还在一间一间的打开,好些还受了重刑,连站立都艰难,需要旁边的同伴搀扶着。

    这种细致的协调工作,李海波实在分身乏术,只能托付给那几位自发站出来的领头人。

    好在众人都异常配合——不管是红党还是民党,在死亡边缘挣扎太久的人,求生的欲望早已刻进骨髓,此刻便如濒临溺亡者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拼尽全力也要攥紧。

    他们在领头人的低声指挥下,迅速结成一支有序的队伍,彼此搀扶着向门口集结。

    年轻力壮的扶着颤巍巍的老人,稍能行动的架着伤痕累累的伤员,没人敢发出多余的声响,只有压抑的喘息和布料摩擦的窸窣声在走廊里浮动,却透着一股绝境里拧成的韧劲。

    李海波抱着机枪在操场上警戒,耳朵微微耸动,那“顺风耳”异能让围墙外的动静清晰得仿佛近在咫尺——接应的同志急促的呼吸声混着擂鼓般的心跳,还有老同学周正国压低了嗓子安抚身边人的絮语,都一丝不落地钻进他耳中。

    李海波撇了撇嘴,这周正国,自己都慌得一批,还有心思安抚别人!

    他转头望向监狱大门,耳中清晰捕捉着里面有序却迟缓的动静,心底那股莫名的焦躁又翻涌上来,太慢了呀!竟然还有三分之一的牢房没来得及打开。

    说到底,还是对这次行动的艰难程度预估得太浅了。

    他甚至有些懊恼地想:是不是自己太贪心了?倘若只营救红党的同志,根本不必费力炸墙,单靠那条秘密地道就能悄无声息地把人平安转移,哪里会像现在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强行按了下去。

    不对,绝不能这么想。里面的人,无论属于哪个党派,都是抗日的同志啊。

    若是只救红党、放任其他人留下,那些人必定难逃一死。

    国共合作也好,统一抗战也罢,说到底都是血脉相连的同胞。

    能多救一个人,抗日的队伍就多一分力量,自然要拼尽全力把所有人都带出去。

    他又没来由地琢磨:是不是接应的人手准备得太少了?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