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脆,指尖在桌沿敲了敲,“名单都在‘猴子’手里,你们明天直接去找他要就行,他心里有数。”
他话锋一转,声音压得更低:“还有件事。
我在宪兵司令部那边弄到手一批特别通行证,以后每个星期都能弄到一批。
但这东西太扎眼,为了保护我们的安全,通行证不能直接交到你们手上,容易暴露。”
李海波抬眼扫过两人,语气格外郑重:“你们要是有需要,就去徐家汇的黑市找一个叫刘三的皮条客买。
他不是我们的人,交易的时候机灵点,别让人认出来。”
林医生忽然插话,“我们在徐家汇黑市有自己人开的铺子。”
“那就更好了。”李海波眼里闪过一丝赞许,“让你们铺子里的人出面,先去找刘三买,再转交到你们手上。多绕这么一道弯,就能多一分保险。”
老张和林医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凝重,随即同时点头:“记下了。”
夜渐渐深了,苏州河的风卷着几分凉意掠过窗棂,带起一阵细碎的声响。李海波将空茶碗往桌上一放,瓷面磕出轻响:“时间不早了,你们俩也该回去了。”
老张和林医生同时起身,“您多加小心。”两人的声音压得很低,像怕惊扰了这深夜的静谧。
李海波点点头,率先推门出去。
巷子里的月光被墙影切得七零八落,他脚步轻得像猫,鞋跟碾过青砖路,只留下几不可闻的沙沙声。
回到闸北的家时,院门虚掩着,门轴在他推门的瞬间“吱呀”一声,又迅速被他按住。院里的柿子树和石榴树影影绰绰,枝条在风里轻轻晃悠。
西厢房的窗纸透着昏黄的光,却早已没了动静——老妈和孩子们定是睡熟了。东厢房黑着灯,看来侯勇和熊奎还没回来。
李海波反手扣上院门,他走到柿子树下的竹椅上坐下,椅面的凉意透过薄薄的裤料渗上来,倒让脑子更清醒了些。
指尖在膝盖上慢慢敲着,梳理着近期的工作。
近来的事,倒还算顺。日本人那边,通过这段时间一起做走私生意,收钱赎人,帮涉谷曹长、小泉中尉、山本大尉他们赚了大把的钞票,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反过来也让他在76号的地位越来越超然。
生意上更是铺开了摊子——“杨记粤菜馆”马上就要开张了,就等挑个吉日揭幕,虽然不指望它赚大钱,但也是条稳妥的财路。
熊奎的良民证生意一直在做,虽然利润不高,但赚点小钱的同时还维持住了和闸北分局的关系。
侯勇的捞人的生意更不用提,侯勇的腿都跑细了,76号大牢和宪兵司令部的门槛快被他“踏”平了,明面上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暗地里救出来的同志和百姓,数都数不清。
新搭建的走私线也算顺畅,虽然还不知道余海仓把货卖给了谁,但也算是不小的利润。
还有那些特别通行证,借着刘三的手倒腾出去,既安全又隐蔽。
想到这儿,李海波嘴角几不可察地勾了勾。钱袋子鼓起来,心里就踏实。也对将来前往澳岛安排退路的计划越来越有信心。
军统总部那边,除了上个月派下来的暗杀任务,再没别的动静,连定期要发的情报都断了些日子。这可不是好兆头。他得寻点有分量的东西递过去,一来能换回笔经费,二来也是提醒那边——他“螺丝刀”小组是正儿八经搞情报的,不是专干打打杀杀的行动队。
“土地爷”小组这边倒是最省心的。
医药物资的采买,有林医生带着小队稳稳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