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零八十章 不仅技术要变,作战理念也要(2 / 2)

军工科技 止天戈 1571 字 2天前

强化设计用金色线条勾勒:“我们采用了航天级的蜂窝状复合结构,在增加不到5%重量的前提下,将承重能力提升了3

    倍。而且每个能源模块都配备独立的磁悬浮减震装置,能有效缓冲高海况下的颠簸。”

    随着吴浩的讲解,会场气氛逐渐解冻。有人开始拿起笔记录关键数据,有人凑近屏幕仔细查看技术细节,后排年轻技术员们低声讨论的内容,也从担忧转为对技术实现的探讨。当吴浩展示出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微型超导储能

    装置实物照片时,甚至有几位老专家不自觉地起身靠近,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最后给大家看段视频。”吴浩调出一段模糊的海上试验画面,夜色中,一道刺目的激光划破长空,精准击中数公里外的靶标,“这是上周在南海的秘密测试,搭载了‘动态能源管家”的试验平台,实现了连续发射5次激光武器,

    每次间隔不超过2秒??这还只是初代原型机的性能。”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寂静,唯有投影仪的散热风扇在嗡嗡作响。首座领导若有所思地摩挲着茶杯,刘老呢则是盯着大屏幕上面的画面有些出身,而海军方面的领导呢,则是脸上露出了一些亢奋之色。显然吴浩的这一番解释,又

    让他们重新兴奋起来。

    会议室的气氛愈发热烈,众人眼中的热情却愈发炽热。李建明冲着众人说道:“我提议,把未来海军的发展比作一个生态系统。

    最核心的是作战能力,这是生存之本;往外一层是技术创新,这是发展之源;再往外是人才培养,这是动力之基;最外层是国际合作,这是开放之窗。只有当这个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健康运转,我们的海军才能真正实现

    从‘近海防御”到“深蓝海军”的跨越。”

    陈司长补充道:“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还要特别重视军民融合。就像今天讨论的能源模块,其技术成果完全可以转化为民用,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反过来,民用领域的创新也能为海军装备发展提供新思路。

    这种良性互动,将大大提升我们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