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零四十四章 小规模专业会议(3 / 3)

军工科技 止天戈 3044 字 1天前

。现在它们的功能定位太过单一,要么负责干扰,要么参与攻击。如果我们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或许可以提高整体作战效率。”

    罗凯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让无人僚机具备双重角色?比如说,在必要时既能充当诱饵吸引火力,又能迅速切换为攻击平台发起反击?”

    “正是如此。”李卫国点点头,“这样一来,即使部分僚机被摧毁,剩下的个体也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而不是像这次演习一样,随着数量减少而逐渐失去战斗力。”

    吴浩补充道:“这个想法很好,不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首先,我们需要开发一套更加智能的任务分配机制,根据战场环境动态调整每架僚机的角色;其次,必须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改造,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作战需求。”

    接下来的几天里,研发团队围绕着这一新思路展开了紧张的工作。工程师们加班加点地修改设计图纸,程序员则忙着编写新的控制程序。经过反复测试与调整,一套全新的无人僚机原型终于诞生了。

    新型无人僚机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灵活性和隐身性能,还新增了多种功能模块。例如,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切换成电子战模式,利用内置的干扰设备压制敌方通信系统;或者释放微型探测器,用于收集战场情报。此外,其搭载的武器系统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既包括传统的空对空导弹,也有针对地面目标的精确制导炸弹。

    为了验证这些改进的实际效果,研发团队决定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模拟演练。这一次,他们邀请了来自陆军和海军的代表共同参与,旨在探索跨军种协作的可能性。

    演练当天,天空阴云密布,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雷声。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参演人员的热情。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两架有人驾驶战斗机带领着二十架新型无人僚机腾空而起,朝着预设的目标区域飞去。

    途中,他们遭遇了由计算机模拟生成的强大敌人防线。其中包括多个先进的防空导弹阵地、巡逻中的战斗机编队以及隐藏在山林间的移动雷达站。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无人僚机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适应能力。

    一部分僚机迅速分散开来,通过释放干扰信号扰乱敌方雷达网络,同时投放假目标迷惑对方导弹系统。另一部分则紧密跟随母机,随时准备发起致命一击。值得注意的是,当某些僚机受到严重损伤无法继续执行任务时,其他个体能够立即填补空缺,保证整个编队的完整性不受破坏。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对抗,所有预定目标均被成功摧毁,而己方仅损失了五架无人僚机。这样的战绩令所有人感到振奋不已。

    回到基地后,吴浩兴奋地宣布:“这次演练证明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只要持续努力下去,我相信未来我们可以打造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幽灵舰队’??无论敌人多么强大,都无法察觉我们的存在,更别提阻止我们的行动!”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位年轻的分析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我们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突破,那是否意味着传统有人驾驶战机将会逐渐被淘汰呢?毕竟从成本角度来看,无人僚机显然更具优势。”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现代战争中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人与机器的关系究竟该如何平衡?

    李卫国缓缓开口:“不可否认,无人系统在未来战场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无论如何,人类始终是战争的核心所在。没有人的智慧与判断力,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沦为冰冷的工具。”

    罗凯补充道:“而且别忘了,战场不仅仅是技术和力量的较量,更是意志与信念的比拼。很多时候,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所能带来的价值,是任何人工智能都无法替代的。”

    吴浩最后总结道:“所以我们的目标并不是用机器取代人类,而是创造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让人与机器相互配合,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夜幕降临,窗外的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会议室内的灯光依旧明亮,映照着每个人坚定的脸庞。他们知道,前方还有无数未知的困难等待着他们去克服,但正因为如此,这场旅程才显得格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