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回复:“欢迎加入战场。”
沈宁也发来一条语音:“红柳已扎根,只待花开。”
苏荷嘴角轻扬,转身走向实验室,脚步坚定,仿佛每一步都踏在未来的土地上。
而在远方,吴浩站在观测平台上,望着这片荒凉却充满生机的土地,低声说道:
“让我们一起,在这片戈壁之上,种下希望的种子。”
深夜,苏荷独自坐在生物实验室的控制台前,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微流控芯片的传感模块正在进行第17次稳定性测试,温度模拟设定在-40c,湿度维持在5%以下。
“还是不行。”她喃喃自语,手指快速敲击键盘,调整反馈参数。冷白的灯光下,她的脸色略显疲惫,但眼神依旧专注。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张小蕾发来的一条信息:“吴总让你去装配车间一趟,说有新任务。”
苏荷合上笔记本电脑,起身整理了下衣领,快步走出实验室。夜风从戈壁深处吹来,带着些许寒意,但她已经习惯了这种气候。
装配车间内灯火通明,吴浩和张小蕾正站在中央控制台前,面前是一块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上面显示着一组复杂的材料结构图。
“来了。”吴浩抬头看了她一眼,“我刚刚接到军方通知,他们将在下个月举行一次联合反雷达演习,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应对方案。”
“什么方案?”苏荷问。
张小蕾插话道:“空军怀疑敌方正在开发一种新型雷达识别系统,能够有效探测我们的隐身涂层。我们得在短时间内研发出一款具备动态调节能力的新型隐身材料。”
苏荷皱眉:“动态调节?你是说……像变色龙那样,根据环境自动改变反射率?”
“没错。”吴浩点头,“这需要结合军工材料、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你的生物传感技术。”
“听起来像是跨学科融合。”苏荷若有所思。
“正是如此。”吴浩语气坚定,“所以我决定由你牵头,组建一个专项研究小组,整合军工部、AI实验室和农业部的资源,尽快拿出可行性方案。”
苏荷心头一震,随即郑重地点头:“我明白了,我会全力完成任务。”
“很好。”吴浩露出一丝笑意,“我已经为你调配了最优秀的研究人员,明天开始,你们将进驻一号实验楼,进行封闭式攻关。”
张小蕾拍了拍她的肩膀:“欢迎加入真正的战场。”
……
第二天清晨,苏荷走进一号实验楼,映入眼帘的是早已等候在此的研究团队成员。其中包括来自军工部的材料工程师李然、AI算法专家赵辰,以及农业部的植物仿生学博士林薇。
“各位,我是苏荷。”她站到会议桌前,目光扫过众人,“我们的任务是在三个月内,研发出一种具备环境自适应能力的隐身材料。这项任务不仅关系到军事防御技术的突破,也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创新。”
赵辰率先开口:“如果要实现动态调节,我们需要一个实时感知环境变化的传感器网络,并通过AI算法进行分析和反馈。”
“这正好是我的领域。”苏荷点头,“我可以负责设计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并与材料结构集成。”
林薇补充道:“或许我们可以参考植物的应激反应机制,比如含羞草的叶片闭合,或者沙漠植物的水分调节系统,从中提取灵感。”
李然则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关于材料部分,我们目前掌握的几种复合聚合物具备一定的可调性,但如果要达到隐身级别的响应速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分子结构。”
会议持续了一个上午,讨论内容从理论模型扩展到实际应用,再到工程化实施路径。每个人都投入其中,气氛紧张而高效。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