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六章 正常挥就行(2 / 3)

以审计布政使司级别以下的所有衙门而不经请示。

至于到了布政使司这一级别的财政,那不是审计的事儿,那是派系与派系、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问题。

真要审查,说句不好听的话,一般的皇帝也解决不了问题。

就说十几年以前的改稻为桑搞出来的那么多事儿,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嘉靖以后的这四个皇帝没一个好使的。

哦,还有个泰昌帝朱常洛,上位一个月就死,身兼明末三大案的传奇。

他也一样不好使!

现在的隆庆就有点儿没有逼数,你爹是你爹,你是你。

大明的伟大,是王某人带领着追随他的官吏、百姓们做起来的,跟皇帝可没什么关系。

毕竟究其根底,王言所做的一切的前提,是能让嘉靖有银子花,是对嘉靖这个人好。

无论是物质上的享受,还是权力边界的扩张,更或者是帝国壮大的强烈的精神反馈,都是王言满足了嘉靖的需要,才能在嘉靖的支持下,他自己灵活的操作的,费了好大心思搞出了这么个局面……

隆庆却才上位就想着能够支使他王某人,能够如同嘉靖一样拿银子。

现如今王言就是不给隆庆银子,隆庆也没能力把他踢下去。

别的不说,哪怕高拱、张居正等人看王言再是不顺眼,也绝对不会同意把王言给踢下去。

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王言对大明的贡献。

皇帝可以死,王言都不能下去,否则缺少了王言用命镇压,看起来花团锦簇的大明朝,顷刻间就会烈火烹油,大户们可真会反扑的。

而大户们的反扑也不是大军可以镇压的,或者说不是高拱等人所代表的团体可以镇压的,他们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给他们机会了,王言在那顶着呢,他们都能把事情做的不彻底,更别说没王言的威慑了。

很多时候,王言都是他们去跟别人争夺利益的筹码,都坏的很。

一旦反扑,那么大明也就一下从盛世迈向危难了,虽然崩解的不会那么快,但改革成果还不牢靠呢,也就是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就又回到了之前的局面。

但凡谁还敢改革,死的一定很快。

可不是谁都有王言这么硬的命……

至于说张居正的改革,有人说张居正改革给大明续命五十年,又有人说反过来想,张居正改革完大明就剩五十年了。

他改革的到底怎么样,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王言改的好就是了……

隆庆上位以后的一段时间,流传的最大的八卦,就是王阁老在内阁怒喷其他三位阁臣,并且在各位阁老的老家,以及徐阶的老家,还有严嵩的老家,都着重开展了大清查。

并且明旨天下,要更进一步的清田查口,整治违法犯罪,详查商税。

而与之一同布出去的,是写在报纸上的头条新闻,调动京营士兵南下镇守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南方的海军也收缩了兵力,在松江府外的海域巡航,陆军也全都开始战备状态。

于是大明天地为之一静,而后就好像什么都没有生,大明又按照原本的节奏在继续伟大下去。

只是一月一版的报纸上,暂时性的没有了别的新闻,都是各级的官员以及地方大户的违法犯罪的信息,一串串的人名,以及加大加粗的劳改刑罚,让人不寒而栗。

而又一次的清查行动开始以后,年后的第一版报纸上,打头的名字赫然就是徐阶!

其实王言办徐阶,高拱是同意的。

甚至于不用王言说话,高拱自己都想办徐阶。

反对的是张居正,那是他老师么,而且他也接替了徐阶的政治势力,他当然要给徐阶站台。

高拱之所以跟王言顶着来,是因为王言不单单要办徐阶,还要连着他高拱一起办,这一波彻查执行完毕,大户们要洗牌,官员们也要洗牌,最基层的刀笔吏也要洗牌,整个大明上上下下都要大洗牌。

但是高拱又不得不同意,因为王言直接否定他这个辅的存在了,从为人上打击,从口碑上打击,从流传后世的史书上打击。

以前有嘉靖压制,王言很给嘉靖面子,嘉靖说不找麻烦他就不找麻烦。

但是现在没有了嘉靖,王言的攻击力也就展现出来了。

再一点,王言也有必须要闹事儿的理由。

其实冯保说的也没错,嘉靖没了,不仅高拱、张居正等人都跳起来了,他也更加的具有侵略性、攻击性了。

隆庆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