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九章 权势(2 / 3)

用?况且史书中真能说我的好话?百姓们也是记吃不记打的,也就过了苦日子的三代人念我的好。

百年之后,谁还知道王言是谁?史书谤我,别有用心之人也到处说我的坏话,哪里还有什么好名声?这长生要来何用?”

对于王言说出的大不敬的虎狼之词,胡宗宪已经适应了。

他现在已经很明白了王言的意思,也理解王言的处境。

毕竟他自己就是前车之鉴么,只不过当时他确实没有能力说不。

现在王言做到了。

他以为王言的权势不如严嵩,但到了王言开始揽权,开始威,他才真的看明白王言的恐怖……

“多的我不劝你,只有一言,还是要注意自身安危啊……”

毫无疑问,胡宗宪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政治家,对政治斗争有着看透本质的理解。

政治斗争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来我往的互相招呼。

是得势不饶人,是穷追猛打,是斩草除根,是搞扩大化……

双方势均力敌的争斗,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干掉对方。

因为既然势均力敌了,那斗争起来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直接物理消灭就成了最优选。

双方一强一弱的争斗,对于强的那一方来说,弱的一方还不等开打呢就被弄死了,法律条文那么多,总有能把人治住的。

而对于弱的那一方来说,直接弄死对方一样成了上上之选。

本来就干不过,弄死了对方还能反败为胜,付出还小,真是一本万利。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王言竟然一直在被袭杀,为什么已经弄死了那么多人,牵连了那么多的大家族、高官显贵,也还是前赴后继的想要直接弄死他。

万一成了呢。

哪怕就是失败了,王言也不一定能找到主使。

找到主使了,也不一定就必死。

这个想法太可怕了,也太有诱惑力了,毕竟王言是罪恶之源么……

那么于现在的局面来讲,在表面上双方的势力算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不排除铤而走险的可能。

好像韩信一样,被吕后骗进宫里给杀了,杀的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干脆利落……

从这方面来说,胡宗宪的提醒不无道理,甚至是很大可能生的事情。

王言笑呵呵的回道:“希望不会生吧,大家和和气气,斗而不破,否则两败俱伤,对他们没什么好处。”

“两败俱伤?”

胡宗宪睁大了眼睛,老小子说话的声音都高了不少。

“我被杀的经验这么丰富,你以为我就没应对么?我早都说过了,我是绝对不会束手就擒的。

没道理别人要杀我,还不让我反击么。”

“你要真反击了,在史书上可就要遗臭千年了。”

王言哈哈笑:“这不又说回去了么,本来我在史书上就不好,陈以勤还修史呢,你看他能说我的好话吗?得亏是我这些年赚了不少银子,能够养得起人专门写私史,虽然难免有几分自吹自擂之嫌,但后来人们哪怕不相信我,也肯定相信我写的别人的问题。”

“回头老夫也修修史,给你正名。”

“算了吧,咱们俩都是贪财好色的奸臣,还是朋党,你说我的好,别人肯定是不信的。

咱们呐,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这辈子过好,那就可以了。

其他的什么名声,什么身后事,都是浮云……”

两人就如此闲聊着去到了玉熙宫,在宫中,张居正、陈以勤已经在这里了,陈洪和冯保跪在地上,场面十分的凝重,安静的只有呼吸声。

得了通报,王言和胡宗宪入内,给隆庆见礼。

隆庆晃悠着手上的奏疏,问道:“奏疏朕已经看过了,这两个奴婢也认下了这个事情,王卿、胡卿,你们是什么意见啊?”

王言说道:“先前在文渊阁臣就已经跟张阁老表态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陛下的家是国,国也是陛下的家。

不论是大明律,还是这紫禁城里的规矩,陈公公和冯公公做出来的事,都没有饶恕的道理。

陛下,臣请杀这两个败坏陛下名声,损毁朝廷威严公允的奸贼。”

“大胆王言,父皇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你做主了?”

一个少年人跑了出来,指着王言怒喝。

这是已经十七岁的小万历,已然是长大成人了。

“见过太子殿下。”

王言很有礼貌的给小万历行礼,转而问道,“听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