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马超一来就不一样了。
马超麾下的五万多兵马,都是如狼似虎的强军。别说苏固只有五千城守军了,就算是五万,恐怕也无法抗衡马超。
这才是马超刚入阳安关,苏固就屁颠颠地跑去劳军的原因。
苏固与马超对话不到一刻钟,苏固就发现了,马超性格极为偏激,还不通世事,非常好忽悠。
老奸巨猾的苏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良机。
他告诉马超,马超兵入汉中,对他也好,对汉中百姓也罢,那可是久旱逢甘霖。
原因便是益州刘焉派张修、张鲁率五千东州军已经进驻米仓关,待后续兵马一到,便要进军汉中。
马超听后,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便问苏固。
“刘焉要取汉中,为何只派了这点兵马?”
“少将军有所不知。”苏固给马超解释道。
“数十年前,一名为张陵之人,在汉中创建了一个教派,称为‘五斗米道’……”
原来,五斗米道与张角的太平道一样,都是道教的一个教派,皆拥有《太平经》。
只不过,张陵创建五斗米道之后,便改名为张道陵,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核心经典,强调道民身份无贵贱,宣扬坚持修炼便可成仙。
而张鲁便是张道陵的嫡孙。
张鲁的生母卢氏在五斗米道中有极高的威望。
五斗米道的另一位人物张修,是五斗米道的忠实信徒,早年间一直在汉中、巴郡传播五斗米道,同样是五斗米道的一方首领。
中平元年,冀州张角起事(黄巾之乱),张修在巴郡起兵响应,同样打出了“苍天已死”的旗号。
张修率五斗米军入汉中时,遭到了苏固的拼死抵抗,双方鏖战数年,苏固几乎就要取得最后胜利。
谁知这时恰逢刘焉奉旨入蜀,路过汉中时,与张鲁的生母卢氏勾搭在了一起。
于是,刘焉便将卢氏、张修、张鲁全部带去蜀中,还任张修为别部司马,任张鲁为督义司马。
苏固本以为汉中再也无事之时,苏固与刘焉又闹翻了。
苏固看不惯刘焉在益州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便不再听从刘焉的号令。
不过,刘焉在蜀中立足未稳,况且还有任岐、贾龙起兵反刘焉,苏固不仅不担心刘焉起兵来攻汉中,还趁此时机在汉中清理五斗米道。
谁知突然有个叫刘备的人进入蜀中。
也不知刘备是如何做的,只用了一天,便平息了任岐、贾龙叛乱。
刘焉一腾出手来,马上派张修、张鲁率五千东州军前来攻打汉中。
苏固自然不知道,刘焉派兵攻取汉中,是为了打通商道。否则刘备即便联系了沧海商号,中间卡着个汉中,沧海商号的货物也入不了蜀中。
苏固有个门客叫陈调,是汉中游侠,且有勇有谋。
陈调与陈到同族,皆为益州陈氏子弟。只不过陈调喜欢独来独往,游侠嘛。
在听闻张修、张鲁来犯汉中时,便建议苏固“守悍御寇”。
守悍的意思是:固守险要之地。
御寇的意思是:不被动防守,而是以险要之地为依托,伺机主动出击。
如此长期坚持下去,张修、张鲁的士气也好,军事力量也罢,都会被不断削弱。
具体便是抢占米仓关,将张修、张鲁阻挡于汉中之外。
可苏固没听陈调的建议。
一是他认为张修、张鲁来犯必走金牛道,防守阳安关即可。
金牛道是官道,由成都直通南郑,宽敞且好走。
二是他认为自己有五千城守军,根本不怕张修、张鲁率领的五千东州军。
可苏固没想到的是,张修、张鲁根本没走金牛道,而是如陈调所说一样,走了米仓道。
原因嘛,便是米仓道途经巴郡。
张修在巴郡传道多年,威望极高。
果然,张修入巴郡后,不断有五斗米道信徒来投。在踏上米仓道之时,张修已然聚集了六七万信徒组成的大军。
这下子,苏固的五千城守军就不够看了。
而且此时再想抢占米仓关也来不及了。
因为张修在巴郡招兵,而张鲁则率三千东州军,轻兵疾进,抢先占据了米仓关。
张鲁没有急于率麾下三千兵马进入汉中。
他就守在米仓关,等待着张修率大军到来。
待张修一到,他们的数万兵马便会直扑南郑,灭了苏固后,便可完全掌控汉中。
苏固正不知所措之时,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