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沈青云的脸涨红了,他想争辩,却被杜宇泽用手势按了下去。
杜宇泽迎着高工的视线:“高总,我敬重您和112厂为国家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J-10D是个好方案,但它解决不了‘代差’的问题。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如何赢得下一场战争,而是如何避免在下下一场战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代差?”高工冷笑,“年轻人,飞机不是靠概念飞上天的。你们连风洞都没吹过,连一架验证机都没有,跟我谈代差?你们的飞机,现在只存在于录像带和你们的想象里。”
“我们的飞机,还存在于这里。”
一个沉稳的男声介入了这场争论。
试飞员王振站了起来。他没有穿军装,一身简单的夹克,但坐姿比会议室里任何一个军人都挺拔。
他走到投影屏幕前,指着画面中那个模拟的飞行姿态仪。
“我看不懂太复杂的协议和总线。但我看得懂这个。”王振的手指点在屏幕上,“一个月前,我应林总师的邀请,去303厂的实验室飞了他们的模拟器。不是电脑游戏,是接入了飞控计算机和雷达样机的硬件回路模拟器。”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王振继续说:“高总,您说J-10C好,我同意。那是我飞过最好的飞机。但是,当我在对抗演习中,需要同时处理来自雷达、数据链、电子战吊舱和地面塔台的信息时,我的精力就不够用了。我需要做选择,我需要放弃一部分信息,才能把飞机飞好。这是人的极限,也是飞机的极限。”
他转过身,面向会议室里的所有人。
“在303厂的模拟器上,我第一次体验到,飞机可以比我‘更懂’战场。雷达发现目标,飞控系统不需要我干预,就自动规划出最优的攻击路线和规避动作。我需要做的,只是下达‘攻击’或者‘脱离’的指令。它把飞行员从一个操作员,解放成一个决策者。”
王振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像锤子,敲在众人心上。
“各位首长,各位专家。我们和对手的差距,未来不会再是发动机推力大了多少,或者雷达看得远了几十公里。真正的差距,是飞行员在万变的战场上,做出一次正确决策的时间。谁快0.1秒,谁就活下来。”
他最后看向杜宇泽和沈青云。
“我不知道他们的飞机最后能不能造出来。但我可以肯定一件事,他们的这个思路,是对的。这是我们未来必须走的路。与其把一堵墙刷得更白,不如去推倒它,看看后面的风景。”
说完,王振坐了回去,再没有多余的话。
会议室里,再一次陷入了长久的安静。
刘处长的眉头紧锁,他想反驳,却发现王振的话,他根本无从驳起。他可以质疑预算,质疑技术,但他无法质疑一名王牌试飞员对未来空战的判断。
高工的脸色也变了。他可以贬低303厂的技术是实验室玩具,但他无法否认,王振描述的那种作战模式,正是全世界空军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
老将军一直没有打断任何人的发言。他听着,思考着。
最后,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接军委空军作战部。”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