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8章 见面(2 / 3)

:“咱不想听这些奉承的话,你直说你看到的不足,把你看到的提出来,就算说错了,咱也不会对你怎么样。”

    这是朱允熥选择的人,就算说错了,确实不会怎么样。

    但是,说错了的话,杨士奇不用再回朱允熥身边,他这个爷爷,能自作主张地,把杨士奇赶走了。

    “那臣斗胆。”

    杨士奇想了想道:“先从最重要的钱开始,大明其实很穷,很缺钱。大明建国,在元末满目苍夷之后,起步不是很富裕,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陛下多次北伐,大军一动,基本是要烧钱。”

    在今年年初,朱标去世之前,朱元璋才发动了一次北伐。

    是洪武年间,第十一次北伐。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打仗是绝对烧钱,也消耗粮食。

    “陛下为民,修河治水,铺路造桥等,惠及百姓的事情,这么多年里面,也没少做。”

    杨士奇低下头道:“臣虽然没有进入朝廷,但相信各部官员,经常问陛下要钱,陛下也经常让户部挤些钱出来,陛下的内帑,只怕也所剩无几了。”

    “唉……”

    提起钱的事情,朱元璋确实无奈。

    真的太缺钱了。

    虽说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又万万不能。

    比如北伐,你没钱发军饷,士兵谁愿意帮你打仗?

    粮食也是钱!

    “咱印发大明宝钞,为的也是钱。”

    朱元璋问道:“但为何,大明宝钞会直接废了?”

    杨士奇说道:“因为宝钞的信用不足。”

    朱元璋又问:“为何?”

    杨士奇道:“首先,陛下印发宝钞,但不首先使用宝钞,比如交税的时候,必须要现银,无法使用宝钞,朝廷都不敢用,百姓如何敢用?”

    朱元璋听了,郑重点头。

    这一点他是承认的,自己印钱,但不敢用,百姓们谁敢用?

    “其次,准备金不足。”

    杨士奇道:“陛下印宝钞,是为了弥补钱的不足,但把金银铜等,变成了一张纸,百姓肯定心里不安,想要兑换成现钱,但印发的远多于国库的金银储备。一旦百姓觉得宝钞没有任何信用,就会去兑换,形成了挤兑,宝钞换不出真正的钱,谁还愿意用?”

    正是因为国库的钱不够,朱元璋才那么放肆地印钱。

    想要把纸,当作钱来用。

    但是,朱元璋不懂准备金,更不懂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印发的大明宝钞,根本经营不起来。

    “最后还有一点。”

    杨士奇补充道:“造假大明宝钞,太容易了。”

    朱元璋眉头紧皱,他知道杨士奇说的,全部说在大明宝钞的弊端上面。

    说的又都是对的。

    “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问道。

    杨士奇道:“做好防伪,重新树立百姓对大明宝钞的信用,让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