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允熥道:“用来造船,在水军营地不远处有一个船坞,负责的是一个叫做郑和的太监,他是我的心腹,你安排人把这批木头,给郑和送过去。”
“造船?”
杨伯成觉得不太行,提醒道:“殿下,造船需要的木头可多了,工部的木头不够,想得到更多的木头,唯有砍伐树木,一旦这样做,劳民伤财,其他大人一定会反对殿下,如此对殿下不利。”
他是真的,在为朱允熥考虑。
作为工部尚书,尽管刚入职,但他也了解清楚,若是大规模砍伐树木可能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
历代以来,那些昏君,都喜欢大兴土木。
造船虽然不是大兴土木,但也得砍伐大量的树木,树木要从地方运输到金陵,路上还得征集数不清的民夫、徭役。
他怕朱允熥刚当上皇太孙,忍不住要飘了。
朱允熥自然可以理解,杨伯成的好意,笑道:“接下来的木头,我不打算从大明得到。”
杨伯成不懂了,问道:“不从大明获得,从何而来?”
朱允熥说道:“海外!安南、缅国等地,气候湿热,最适合树木生长,杨大人应该知道我有船队跑海外了,到时候给点好处那些地方的贵族、酋长,让当地人砍伐树木,再怎么劳民伤财,也和我们无关。”
停顿了下,他又道:“运输木头,是用海运,需要的人力不多,船回来了在船坞靠岸,搬下来就能用。”
闻言,杨伯成认真想了好一会:“若真如殿下所言,或许可行,但殿下切记,不能好大喜功,不可盲目自信,不可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若是有拿不定主意的,可以问陛下,也可以问我们。”
他们肯定不想,朱允熥刚得回来的皇太孙位置,过了没多久就弄丢了。
都把注,押在朱允熥身上。
朱允熥点头道:“我知道了,不应该做的事情,绝对不做。”
看到殿下,真的听进去了,杨伯成甚是欢喜。
听劝的皇帝,才是明君。
朱允熥又道:“木头的事情,麻烦杨大人。”
吩咐完了,他离开工部。
再去找朱元璋。
送别完了几个皇叔,又安排一下自己的事情,朱允熥也得回去上班,当上皇太孙,可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
以后监国,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了。
——
送出的圣旨,快马加鞭地北上。
传旨的人,每经过一个驿站,就换一匹马,一路上基本没有怎么休息,终于通过潼关,进入到西安。
直到朱樉的秦王府内。
朱樉安排了刺客,和朱允炆保持联系。
最近也得到了,刺杀的结果。
是通过飞鸽传书,送回来的消息,比圣旨要快一些,当他得知刺杀失败,还惶恐了一段时间。
西安距离金陵比较远,刺杀之后发生了什么,具体的消息没那么快回来,再加上朱允炆已经被拿下,更没有人给他传信,暂时一无所知。
朱樉这样做,也是想拼一把。
想利用朱允炆,刺杀朱允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