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杂院与四合院(1 / 2)

陈默回到房间,第一件事儿把身上的衣服都换了下来。

接着,他从那个散着刺鼻异味的蛇皮袋里把钱、金子、外汇劵一沓沓掏出来。

说实在的,这味儿连他自己闻着也有些反胃。

他随手用凉水泼洗掉脸上的伪装污迹,又草草擦拭了身体,便迅换上了一身干净衣服。

随后,他把那些旧衣裤连同鞋子一股脑塞回蛇皮袋,拎下楼直接扔了。

房门照例用凳子抵死。

他将那个装着全部家当的小背包放到枕头底下压牢,便再也抵挡不住汹涌而来的疲惫,倒头便睡了过去。

连续十几天的精神高度紧绷外加勾心斗角,早已让他心力交瘁。

这一觉睡得格外深沉。

一夜无梦,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他才悠悠醒转。

起来后,陈默抄起毛巾,直奔招待所地下的公共浴室。

这年头房间里可没有淋浴设施。

稍好点的招待所通常都设有公共浴室,位置多在一楼或地下室,有固定开放时间。

住客得凭房号登记或额外购买澡票。

水温也全凭运气,忽冷忽热是家常便饭。

等陈默洗完澡出来,感觉整个人像是脱胎换骨,浑身上下透着说不出的舒泰爽利。

回到房间,陈默很大胆的将部分现金与外汇券直接藏在了房间里。

这年头敢在京城的国营招待所里偷东西的小偷寥寥无几。

相比之下,拿着这么一大笔财富在大街上逛游的风险系数更大一点。

陈默走出招待所的时候,前台的服务员正好换班。

又换回来了第一开始给陈默办理入住的那位女服务员。

女服务员看见此时的陈默,都没有认出来。

还在心里想着,这是哪个房间的客人,好年轻啊。

陈默走在长安街上,随手在旁边的报亭买了一份京城的地图。

在北海、后海、什刹海周边的地段画了个圈。

然后就开始慢慢在街上溜达。

此时的长安街作为京城的核心街道,在8o年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变化阶段。

昨天陈默下火车的时间比较晚,还没有看到现在的京城究竟是什么摸样。

长安街及周边的胡同中,自行车是最普通的交通工具。

已经形成了自行车洪流。

街道上已经能比较频繁的看见轿车的身影了。

一般以公务车和进口车为主,私家车几乎不存在。

而最让陈默新奇的是街道上穿梭着的公交车。

bk64o型公交车俗称“京城轿子”

车身多为蓝色或绿色,车前挂着3路、7路、1o路的牌子。

不算宽敞的公交车内挤满了人。

陈默看了一会儿,才转身,走向了毗邻长安街的胡同里。

这里现在还没有后世的商业气息,仍旧保留着传统的格局。

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裸露在外的排水渠,老槐树下的石凳子。

在这里的老京城人三三两两的坐在院门口乘凉、下棋。

两旁有几个小贩推着车叫卖着烤红薯和冰糖葫芦。

是这个味儿了。

陈默前世就很喜欢老京城人特有的这份松弛感和人情味儿。

走出这个胡同,陈默看到胡同口停着一辆三轮车。

抬步走近,才注意到,这辆三轮车竟然不是人力的。

是一辆燃油三轮车,上面还贴着“海燕”

的标识。

而这个在三轮车上坐着抽烟的拉车师傅,竟然是一个残疾人。

师傅笑呵呵的询问着陈默:“小同志,要去哪啊?”

一开口就是一股子京腔。

“师傅,我想问问,这有没有房牙子啊?”

这年头还不存在什么房产中介,一般都叫房牙子跟纤手。

师傅仔细打量了一眼陈默。

“小同志,这是刚返乡,想重新置办套房子?”

陈默的气质很不一般,看着就不像泥腿子。

8o年正是大批知青返乡的时候。

这帮人也是最有购房需求的人。

也难怪师傅把他当成返青的知青。

陈默笑笑,没承认也没否认,笑着给三轮车师傅递了一整包烟。

还是他刚刚在京城买的‘大前门’

“您天天在这跑,要是有这门路,帮我介绍介绍呗。”

师傅看陈默这么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