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去轻工局(2 / 2)

局对下属国营工厂的人、财、物、产、供、销都有着极大的管理权限。

像陈默提出的这种个人承包经营方案,在当下无疑是极为罕见的,最终的审批拍板,必然需要经过局领导,尤其是像徐副局长这样的实权人物。

其实这次会面,本质上就是一次面对甲方的方案阐述和答辩,类似于后世的项目招标路演。

只不过,他这个“乙方”

要面对的不是企业老板,而是政府官员。

陈默上辈子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干过不少行当,三教九流接触得多,但正经八百与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争取大型项目的经验,确实比较欠缺。

昨天陆思源提醒他“准备准备”

,他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在宏观思路上没问题,但在具体细节、政策契合度以及应对官员提问的“话术”

上,可能还需要个帮手。

李向东是正经的名牌大学经济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人也机灵,昨天聊起方案时确实提出了几点不错的修改意见。

既然已经决定拉他入伙,那这三千块“投资”

就得立刻见到效益。

让他尽快进入角色,参与核心事务,正是用人之道。

车上,陈默双手握着方向盘,目视前方,随意地和陆思源聊着天,实则是在最后确认一些信息:“思源哥,徐局那边,除了知道他想谈,还有没有透露些别的?比如,局里大概是什么个态度?支持的多,还是反对的声音大?”

陆思源沉吟了一下说:“具体的内部分歧,徐局肯定不会明说。

但肯安排这个见面,本身就能说明一些问题。

我估计,局里领导们也是意见不一。

但最起码,徐局肯定是认为,现在厂子半死不活,工人工资都得困难,与其硬扛着,不如试试新路子,死马当活马医的。

他估计就想亲自掂量掂量你这个人,到底靠不靠谱,有没有真本事把厂子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