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默雪纺织厂开工的日子。
不过,比纺织厂更早开门迎客的,是位于京城秀水街的“默雪服饰”直营店。
开业这天,秀水街格外热闹。
成星海确实很有生意头脑。店门口摆满了庆贺的花篮,红毯铺地,还请了舞狮队来助兴,锣鼓喧天,吸引了大批市民围观。
“开业大酬宾”的牌子做得格外醒目,各种折扣、满减活动力度很大,加上店铺时尚亮丽的装修和陈设新颖的服饰,开业盛况可谓空前。
陈默作为幕后老板,出席了开业典礼。
他穿着纺织厂今年新做出来的毛绒大衣,站在人群中,看着成星海意气风发地招呼着客人,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
店铺里的几个年轻售货员也经过培训,热情周到地向顾客介绍着商品。
成星海看到陈默,连忙过来打招呼,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小默哥,你看这势头,咱们这开门红是跑不了了!”
陈默笑着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搞得不错,很热闹,很有气势。后面就辛苦你多盯着了。”
“放心吧默哥,我一定把咱们这第一家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成星海信心满满。
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然而,刚开工没多久,陈建川和张岚老两口就先待不住了。
陈默察觉到父亲陈建川开始有些坐立不安,时常背着手在四合院里转悠,望着院里那点有限的天空叹气。
母亲张岚也开始反复念叨起家里的事:“这一走都快个把月了,也不知道后山的果树咋样了,这个时节该修枝了。”
“咱家那几只老母鸡,托邻居照看着,下蛋肯定没以前勤快了。”
“哎,这心里头啊,总是空落落的,不踏实。”
陈默心里跟明镜似的。父母一辈子在陈家村那片土地上,陈家村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重心和寄托。
京城再好,四合院再宽敞舒适,对他们来说也远不如自家那几间瓦房、那个小院来得自在踏实。
这种根深蒂固的乡土情怀,不是短短几天繁华生活能够轻易改变的。
他们嚷嚷着“山头不能没人管”,其实就是想回家了。
陈默理解父母的感受,也不愿强留他们在这。果断去买了三张返回去的软卧火车票。
与归心似箭的父母不同,陈小雨自从见识了京城的广阔与多彩后,整个人都沉默了许多,常常一个人托着腮发呆,脸上少了往日的活泼,多了些与她年龄不符的心事重重。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吃完晚饭,张岚在厨房收拾,陈建川在屋里检查行李,陈默看见陈小雨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凳上,望着门口出神。
陈默走过去,在她旁边坐下,轻声询问道:“小雨,怎么了?这几天看你闷闷不乐的,是不是……不想离开京城?”
陈小雨抬起头,眼睛里带着一丝迷茫和不舍,她点了点头,声音有些低落:“哥,以前没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咱们陈家村可好了,尤其是咱家日子越过越好,村里的小伙伴都可羡慕我了。可是……出来这一趟,看到京城这么大,这么热闹,有那么多没见过的新鲜东西,我……我就觉得外面真好。”
她顿了顿,小手揪着衣角,语气带上了几分沮丧和自责,“但是我也知道,我不能一直让你跟大嫂操心。我想……我想靠自己考出来,到外面来上学。可是……可是我学习不好,特别是数学,看到就头疼……”
陈默一下子全明白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见识过真正大城市的繁华,再让她回到相对闭塞落后的山村,这种心理落差对于一个正值青春期、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少女来说,确实很大。
难能可贵的是,陈小雨很懂事,她没有胡搅蛮缠地非要留下,而是想到了要靠自己“考出来”这条正道,并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短板。
这份懂事和要强,让陈默很欣慰。
他伸出手,温柔地揉了揉陈小雨的头发,用鼓励的语气说:“小雨,你能这么想,哥很高兴。你想靠自己走出大山,这个目标很好,哥支持你。哥之前就跟你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学习不好,不代表你不行,可能只是还没找到适合你的路。”
他看着小妹的眼睛,认真地说:“你语言天赋就不错,学东西快,模仿力强。这次你嫂子她们不是给你买了不少英语学习的磁带和书吗?回去以后,把课本知识学扎实的同时,多下功夫在英语上,跟着磁带多听、多读、多练。只要你英语能学出来,哥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