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梁王不喜(5 / 5)

nbsp;呵,皇亲国戚!

    说陛下不信任我吧,让我当近侍供奉官侍奉其左右,此次北伐又升我当判四方馆事。

    说信任我吧,可偏偏北伐又不带我,让我这武将留京负责外交事宜。

    此次北伐,哪怕让我当个副将也行啊!

    连六岁的皇子都能随军北伐,可我却……

    唉、我已经年近三十了,何时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一念至此,他不由地再次叹了口气。

    他多希望有人能懂他的不甘与落寞!

    方才,他难道真的不知赵武是不是随母入营吗?

    不,他知道!

    只是他说不出让陛下看在他姨母是先帝贵妃的面子上给他一个机会这样的话。

    也做不出求人推荐这样的事!

    所以,他只能借那件事委婉提醒陛下:他是武将,也想北伐!

    可陛下却……

    突然。

    后方骤然传来一道呼喊声:“曹彬何在,陛下口谕……”

    ————————————

    说明:

    1、陈桥兵变的大致过程:后周世宗柴荣去世后,7岁的柴宗训继位,主少国疑。赵匡胤任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权势与威望极高。

    960年正月,朝廷接报契丹(辽国)与北汉南下,赵匡胤奉命率军北上。行至开封东北的陈桥驿时,军中流言四起,称“应立点检为天子”。

    正月初四凌晨,赵普、赵匡义等将领将龙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其称帝。赵匡胤提出“不扰太后、少帝,不伤大臣,不掠百姓”的约定后,率军返回开封。在石守信等内应配合下,军队顺利入城,后周大臣被迫臣服。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称帝,定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完成政权更迭。

    2、关于赵匡胤是否是被逼称帝,《宋史・太祖本纪》与《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中均有关于陈桥兵变赵匡胤“被逼”称帝的相关记载。

    但春秋笔法,懂的都懂,只要细究史料,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疑点。

    3、王著是柴荣的幕府旧僚,属于柴荣的“潜邸亲信”,柴荣临死前要提拔他当宰相辅佐柴宗训,但被范质阻挠未能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