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或者是想先拿下涿州,然后与固安一起合围幽州城。
所以应当发兵救援涿州。
但有人反对说大周皇帝郭荣还在固安,而且他们还在全力搭桥,绝不可能调集主力进攻涿州,也不太可能分兵出去。
另外,有极少数人分析说大周可能并不是要进攻幽州,而身在固安的大周皇帝郭荣可能只是在制造假象。
让他们以为大周是要全力进攻幽州,实则是为了进攻涿州,而后围困幽州。
换句话说,大周根本就没有要毕其功于一役,不顾一切进攻幽州。
所以还是要派兵救援幽州……
只可惜,压根没有人相信这种论调。
而耶律将军为首的一批武将则非常激动地说事实证明,周军战力很差,完全不用担心。
想想也是,周军接连两次进攻,一次人数比一次多,却仍旧拿不下守军本就不是很多的涿州。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开始有些认同耶律将军的话,建议立刻派兵主动出击,偷袭周军粮道。
可萧思温仍旧没有表态,也压根没有派兵支援涿州的意思。
谁也不知道这位南京留守心里在想什么。
然后当天晚上,又有一只大周骑兵小队突袭到了幽州城下,向城**出了许多劝降书。
凌晨时分,天还很黑,他刚躺在床上,却不料又有通报。
这次是从涿州突袭出来的辽军骑兵,杀出重围,带着浑身血迹奄奄一息的亲口将最新情报告诉了他。
说是入夜时,大周主力尽出,正在围攻涿州,守将拼死抵抗,希望幽州能立刻出兵,以解涿州之危。
于是,萧思温又第三次紧急召集了所有官员。
议事厅内,萧思温亲口将涿州的情况告诉了众人,并询问众人的意见。
这一次,除了上次那极少数怀疑周军真实目的是要进攻涿州的人外,其余的人都沉默了。
因为他们都意识到了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
他们之前的判断都错了!
真理真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周军并不是要大举进攻幽州,其真实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幽州出兵救援涿州。
所以大周皇帝在固安督促搭桥也是为了掩饰他们进攻涿州的真实目的。
而且,无论是那些劝降书,还是粮仓起火,抑或是有些官员被刺杀,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故意制造恐慌,让他们坚信敌军是要不顾一切进攻幽州。
但他们真实的目的却是重要的粮道枢纽——涿州!
换句话说,他们是肯定是要占据涿州,然后断绝幽州的粮草补给,甚至都不担心所谓的辽国援军,要与辽军打一场持久的幽州争夺战。
他们心底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既然周军的真实目的不是要赶在援军赶来之前全力进攻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