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编辑部,剑桥,
会议室中,主编查理和副主编卢米安面色不算很好看,但查理还是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为涅槃一号出一篇特别点评。
虽然这篇论文并不是在《细胞》发表,但它们同样可以以这种形式来宣传这篇论文,虽然这样会让这篇论文和这篇论文原本发布的期刊大为受益。
根据自然索引的数据,被顶级期刊点评的论文引用率平均提升25-40%,原论文作者曝光度也会大为提升,当然,陈辉也用不着这样的曝光就是了。
可那篇论文原本发表的期刊平台,华夏数学将会得到巨大的曝光,相当于他们《细胞》在为这个籍籍无名的小期刊站台。
一想到自己最后竟然还要帮助一个自己从来没正眼看过的期刊提升知名度,查理就感觉胸中憋了口气。
但他们还是决定这样做,因为这同样是构建其自身的学术话语权、强化品牌价值并推动科学进程的战略行为。
“卢米安,你去联系戴安娜教授,让她为陈教授这篇论文写一篇专业的解读。”
查理开始分配任务。
戴安娜本身是癌症领域的专家,同时也跟《细胞》合作密切,正是合适人选。
不止是《细胞》,《自然》、《科学》同样在推动这件事,甚至动作最快的自然已经在自己的News&Views栏目发表了对涅槃一号论文的评论。
如今陈辉的论文在学术圈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当三本顶级期刊的特别评论同时面世时,其产生的效果是核弹级的。
这不仅仅是三本杂志的同期出版,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由科学界最德高望重的三位长老共同主持的加冕典礼。
全球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首先是被三大顶刊的评论主题所震撼,继而,一个细节被反复提及和放大,这三本顶级期刊的所有重磅评论和深度分析文章中,都不可避免地、反复地、郑重其事地引用了陈辉团队发表在《华夏数学》上的那篇关键性数学论文。
这种引用,不同于普通的参考文献。
它带着一种迫不得已的尊重和战略性的倾斜,它相当于三大刊同时向全球学界宣告,“要理解这场革命,你必须去读这篇论文,而这篇论文,发表在这本期刊上。”
一夜之间,《华夏数学》的网站访问量激增到瘫痪。
全世界每一个顶尖生物实验室、医学研究机构,都不得不将订阅《华夏数学》提上日程。
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在推特上无奈又幽默地写道,“我这辈子第一次,为了读懂一篇文章还要去学习那该死的华夏语,我们费尽心血的研究,就是为了让你们不会遇到这样的困难,你们一定要努力啊。”
话虽如此,这位老教授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不由默然叹息。
想要做到这样的事情,哪里是光靠努力就行的。
至少,教室里这些小家伙是没希望了。
不止是他们,整个西方世界,他都没有看到这样的人物。
这无疑是科学出版史上罕见的一幕!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