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为国为民者大丈夫也(2 / 3)

九时墟 殷寻 2613 字 5天前

/p>

乔如意笑,“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是的。

我有真实的思想,能做真实的事情,还有真实的朋友和家人。”

行临沉默片刻,忽而笑了,“是啊。”

他这反应落在乔如意的眼睛里,心里暗自打鼓。

见他继续前行,她快走两步跟上,“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你很重要?”

乔如意,“就是很好奇。”

行临看了她一眼,“所以我的回答充其量是满足你的好奇心。”

乔如意翻了个白眼,这男人怎么还小孩子气?

“行,我是好奇答案,但对我来说也的确很重要。”

行临瞥了她一眼,“你自己信吗?”

“行临,虽然咱俩一开始不对付,还总是误会重重,但这一路走过来我觉得你这个人还不赖,几番帮了我,而且从阻止鱼人有进九时墟这件事来看,你心不坏。”

乔如意长篇大论。

行临微挑眉梢,都不是他想听的。

“既然人不坏,长得又帅,你这个朋友可交。”

乔如意补充道,“这算不算想知道答案的重要原因?”

行临这次连情绪收敛都免了,“乔如意,你交朋友的标准还真是标新立异。”

得,最终也没给她答案。

寻人先在官署区,这是行临刚一开始就给出的路线规划。

从地图上来看,官署区是在整个古阳城的外部,穿过官署区才是市井坊和民居巷陌。

这种布置格局倒是耳目一新。

“大多数城池,官署区都在中心位置,这点古阳城倒是挺另类。”

陶姜感叹。

乔如意低头看地图,官署区可不小呢。

她问行临,“除了办公,官署区还有人居住?”

行临点头,“士兵、官府,公职在身的都住在官署区。”

他的食指在地图上示意了一下,“以前这里不少房屋,现在都坍塌得差不多了。”

“为什么这么设置?”

乔如意不解。

沈确抢了个先,回答了乔如意的疑问。

“最早有古阳城的时候,城中布局不是这么设计的。

直到有位将军过来守城,将官署区调到了靠近城门的位置,将民居调至城中深处。

目的是一旦有危险,做官的、当兵的能第一时间保护城池,又不惊扰城中百姓。”

乔如意一下想起那本书,是提到过一位将军,可具体的她没看。

陶姜说,“那位将军还怪好的呢。”

“将军的好可不止这一件。”

沈确难得跟陶姜同频,笑呵呵的,“城外最早没有牧场和良田,是那位将军来了之后进行了屯田制。

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就光是古阳城这一带就有屯垦戍卒十万余人,还不算上整个河西走廊。”

陶姜闻言连连称奇。

乔如意打从内心敬仰,感叹,“为国为民者,大丈夫也。”

“可惜啊。”

不想,沈确来了个转折,一声叹息。

几人都转头看他。

怎么的呢?

“将军赤胆忠心却仍没能逃过朝廷构陷、君王猜忌,在一次追击外敌之战中被副将出卖,身陷囹圄。”

沈确又是一声长叹。

陶姜啊了一声,“这也太可气了吧!

后来呢,那个将军遇害了?”

“后来啊——”

“行了,别讲故事了。”

行临打断沈确的“后来”

,“大热天说这么多的话,你不怕脱水?”

沈确一耸肩膀,不说了。

官署区找下来一圈,并没瞧见尸体。

但整个古阳城的生命力挺旺盛,叫不上名字的植被疯狂生长,竟能在这片极度缺水的戈壁上繁衍生息。

穿过官署区就到了市井坊。

果真是条长长的土街,街两旁店铺残存,还有统一商号的铺子,竟联排十二家,招牌已经被风沙模糊了,只能隐约瞧见一个“盈”

字。

陶姜叹为观止,“这么早就做品牌连锁了!”

夯土墙中至今还能看见混合的骆驼毛,一些个店铺门楣上波斯风格的半月形凹槽依稀可见。

铺子前偶见带有官封的残器,十字街伫立着半截市鼓石座,鼓身早已风化,基座上阴刻着条文,模糊能见“古阳书”

三个字。

乔如意伫立市井坊,梦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