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便是舍本逐末,违背了‘法’的初衷。此等行径,与强盗何异?这‘法’,当以百姓生计为根本基石,而非满足官员一己私欲的工具。”
他这番话,并非单纯斥责,更像是阐述一种道理,一种对“法”的理解。话音刚落,奇异的变化发生了。周围的农田、农夫、官员,身影开始迅速模糊、扭曲,如同水中的倒影被投入石子。空间再次剧烈波动。
下一刻,天旋地转。二人赫然发现,自己已身处一座庄严肃穆的县衙公堂之上!堂上“明镜高悬”的匾额高挂,两旁衙役手持水火棍,分立两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98章红尘经万境,炼法证初心(第2/2页)
堂下,一名衣衫褴褛、鬓发散乱的妇人正跪地痛哭,声声泣血,状告当地恶霸强抢其女,逼良为娼。
而堂上端坐的那位面色阴沉、眼神闪烁的县官,其样貌竟与刚才田间那名为首的官员有着七八分相似!更巧的是,旁边站着的、一脸跋扈的被告恶霸,正是那官员的亲外甥!
“因果循环,场景迭变。”叶昭凤眼中闪过一丝彻悟的光芒,“这关卡并非单一场景的考验,而是要我们在不同身份、不同境遇的‘实践’中,始终坚守对‘法’之本质的理解与践行。它考验的是我们道心的连贯性与普适性。”
她不再犹豫,踏步上前,凤吟剑虽已归鞘,但那股久居人上的帝王气势沛然而出,直指堂上县官:“为官一任,牧守一方,当持身以正,公正廉明!‘法’之威严,在于其公平无私。若因私废公,徇情枉法,便是对‘法’之精神的彻底背叛,玷污了这‘明镜高悬’四字!今日,这案,若你审不得,便由本宫来审!”
她的声音如同九天凤鸣,清越而充满威压,那县官被其气势所慑,竟一时噤若寒蝉。
接下来的数个时辰,楚凡与叶昭凤仿佛化身为穿梭于红尘俗世的执法者,不断被投入一个个截然不同的实践场景之中:
他们曾化身巡察御史,深入边陲小镇,处理一桩错综复杂的土地纠纷。两家大族为争夺一片肥田,世代械斗,死伤无数,地方官束手无策。
楚凡与叶昭凤并未简单判决,而是亲自勘验地界,走访乡里耆老,查明历史渊源,最终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收益按劳分配”的创新方式,并辅以强有力的监管,成功化解了积怨,使双方心悦诚服。在此过程中,楚凡深刻体会到,“法”的执行需要智慧,需找到情、理、法的平衡点,而非一味强制。
他们也曾成为路见不平的游侠,在一座繁华州府,目睹豪商巨贾勾结贪官,垄断漕运,抬高粮价,致使无数贫民濒临饿死。叶昭凤不顾身份暴露的风险,暗中搜集证据,联络当地尚有良知的官吏,最终设计引蛇出洞,在对方进行非法交易时人赃并获,并以雷霆手段将其势力连根拔起,开仓平抑粮价。她从中领悟到,“法”需要力量来捍卫,但这力量必须用在正义之道上,且需讲究策略。
他们还曾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堤坝溃决,瘟疫蔓延,流民数十万嗷嗷待哺。地方官府救灾不力,甚至有人趁机倒卖救灾物资。楚凡与叶昭凤临危受命,统筹全局。
楚凡亲自带领青壮加固河堤,疏导洪水,以灵力辅助,效率远超凡人;叶昭凤则坐镇后方,调度粮草医药,严惩贪腐,组织医者防治瘟疫,安抚流民情绪。他们以“开仓放粮、以工代赈、组织自救、严明法纪”的组合拳,硬生生将一场可能演变成大规模暴动的人间惨剧,引导向了有序恢复生产的轨道。
在这里,他们明白了,“法”在灾难面前,更应体现其“救民于水火”的温情与力量,秩序的重建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和对生存权的保障。
每一次实践,都是一次对“法”之理解的深化。他们看到过善良百姓被逼铤而走险的无奈,也见识过冠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