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德王府外现厮杀(二)(3 / 4)

大理寺和刑部便对匈奴将领进行了审问。在严刑拷打之下,匈奴将领们终于招供,承认了汉王与匈奴勾结,想要发动政变,推翻大明的事实。而且,他们还供出了汉王与匈奴往来的密信,以及政变的具体计划。

    证据确凿,皇帝立刻下令,剥夺汉王的爵位,将其打入天牢,等候发落。同时,皇帝还下令,抓捕汉王的亲信张诚、周勇等人,彻底清除汉王的势力。

    张诚和周勇得知汉王被抓的消息后,想要逃跑,却被早已埋伏好的士兵抓获。至此,汉王的谋逆计划彻底破产,朝廷的局势暂时恢复了稳定。

    德王因为揭发汉王的谋逆计划,立下了大功,得到了皇帝的重赏。他十分感激萧琰和苏凝,道:“萧公子,苏姑娘,若不是你们帮忙,本王恐怕很难揭穿汉王的阴谋,大明也会陷入危难之中。你们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跟本王说,本王一定满足你们。”

    苏凝摇了摇头,道:“殿下,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不需要什么赏赐。我只希望大明能够长治久安,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萧琰也说道:“殿下,我也不需要什么赏赐。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生,因为一场意外卷入了这场纷争。如今纷争平息,我只想回到家乡,继续潜心读书,过平静的生活。”

    德王看着两人,心中十分敬佩。他知道,萧琰和苏凝都是淡泊名利之人,于是便不再强求。他说道:“既然你们都不想接受赏赐,那本王也不勉强。不过,你们永远都是德王府的贵客,无论你们何时需要帮助,只要派人来告诉本王,本王一定尽力相助。”

    萧琰和苏凝连忙道谢。

    几天后,萧琰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德王府,返回家乡。苏凝和李默前来送行,苏凝递给萧琰一把长剑,道:“萧公子,此剑名为‘青锋’,是我家传的宝剑,锋利无比。你带着它,路上若遇到危险,也好有个防身之物。”

    萧琰接过长剑,道:“多谢苏姑娘。此剑太过贵重,我不能收。”

    苏凝微微一笑,道:“萧公子,你就收下吧。你帮了我和殿下这么大的忙,这把剑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而且,我希望你能记住,在德王府,你还有我和殿下这样的朋友。”

    萧琰看着苏凝真诚的眼神,心中十分感动,他点了点头,道:“好,我收下。苏姑娘,李将军,多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照顾。他日若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京城看望你们。”

    李默拍了拍萧琰的肩膀,道:“萧公子,一路保重。若遇到什么麻烦,记得派人给我们送信。”

    萧琰点了点头,转身踏上了回家的路。他背着书箧,手持青锋剑,迎着朝阳,一步步向前走去。他知道,这段在德王府的经历,将会成为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而他也相信,只要自己心怀正义,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萧琰背着半旧书箧,手握苏凝所赠的“青锋”剑,踏上了返乡的官道。晨光将他的身影拉得颀长,身后京城的轮廓渐渐模糊,可德王府内的厮杀与权谋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本想做个不问世事的书生,却因一场意外卷入皇室纷争,如今虽得脱身,心中却总觉不安——汉王虽被打入天牢,但其党羽遍布朝野,未必会善罢甘休。

    行至第三日,天色渐暗,萧琰寻到一处名为“悦来客栈”的落脚点。客栈不大,却也干净,他刚要踏入店门,忽觉身后有两道冷光扫来。他脚步微顿,装作整理书箧的模样,用余光瞥见两名身着灰布短打的汉子正盯着自己,腰间鼓鼓囊囊,似藏着兵器。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店小二热情地迎上来。

    “一间上房,再来两碟小菜、一壶热茶。”萧琰不动声色地答道,随店小二上了二楼。进房后,他即刻关紧门窗,将青锋剑放在床头,又搬来木凳抵住门闩——多年读书养成的谨慎,让他不敢有半分松懈。

    夜深人静时,客栈外传来几声犬吠,随即又归于沉寂。萧琰本就未眠,忽闻房门外有轻微的脚步声,正一步步朝自己的房间靠近。他握紧青锋剑,屏住呼吸,待脚步声停在门口时,突然低喝一声:“谁?”

    门外之人显然被惊到,片刻后,传来一声冷笑:“萧书生,别装了,我们奉周将军